2018年1月15日
聽說,政府要把深水埗發展成一個時裝中心,重新賦予這個舊區一份青春活力,消息傳來,叫我這個自小在深水埗長大的原居民聽了,好不雀躍。
活化舊區,好像已經變成了一種全球性的趨勢,也不單止時裝,愈來愈多各類型的創作公司,都搬進工廠區去了。市中心的租金一直瘋狂地高昂,從前創作人經常出沒的中環灣仔尖沙咀,才十年間,就被隨地吐痰、撒尿、拖皮箱、衝馬路的大陸刁民與土豪佔領了。
在不知不覺間,不少的電影公司、影樓、音樂室、錄音棚、模特兒公司、時裝設計公司,都先後湧進了觀塘與柴灣,在那些原先雄據工廈的猛男營地,插旗而立,分庭抗禮,煞是奇觀。
短兵相接
周一至周六的工廠區,兩股勢力直接碰在一起,明顯地強弱懸殊,但卻更加有趣。就觀塘一帶,交通本來已夠兵荒馬亂,一條偉業街,一條鴻圖道,原先的路面設計,是三線行車,卻幾乎全被起缷貨物的巨型貨車堵住,兩線泊滿車輛已算畀面,隨時三線全堵,壅塞猶如一條高脂血管。
然後,在肌肉型猛男和金毛哥哥仔的媽聲和汗水中,人車雜沓之間,忽然一下閃動,便走出幾個奇裝異服、「叮叮鄧凳」的可人兒來,穿過大小貨車間僅有的空隙,婀娜娉婷地,走進那些班駁剝落的工廠大廈去,顏色互相碰撞,一點不協調,卻相當好看。
畢竟,工廠大廈租金低、樓底高,比起市中心的租金高、樓底低,還真的差天共地,君子擇廉而居,也是亂世的自處之道。
回想起來,商藝進軍工廈的趨勢,大概起源於德國和美國吧。在曼哈頓的邊陲,本來罪案如毛的「字母城」、血腥熏鼻的「肉食市場」、少數民族聚居的布碌崙,早於七八十年代,便已經開始商藝與工業,平分春色了。
但說是平分春色,其實在周一至周六,還是猛男和金毛佔壓倒性的大多數,變形金剛一樣,遇佛弒佛,所向披靡;只有到了假日,當整個工廠區安靜下來,道路豁然暢通,巨型貨車與起卸工人絕跡的日子,你才會在這些大家都喘一口氣的時刻,清楚看見這些奇裝異服、「叮叮鄧凳」的商藝界可人兒,婀娜地走進那些斑駁剝落的工廠大廈。
佛誕幽光
有一個佛誕,我便在雨後微寒、簷前仍在滴水的觀塘工廈區,豁然開朗的街道上,看見幾個彩妝男女,在空無一人的馬路中心,無拘無束地踢着一灘又一灘的雨水拍照。寒風中,呵氣若蘭、腳踏蓮花,一朵接一朵地綻開,襯托在頭角崢嶸的工廠大廈前,悠閒地哼唱,為四周冰冷繃硬的景物,增加了一陣悅目的清閒、愉快的節奏。
也許是佛誕的關係,我看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居然就有種奇幻的、拈花微笑的末世幽光了。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棒下出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