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
近期美歐銀行相繼爆出破產清算及資金鏈斷裂等風險事件,再次引發外界對金融風險的關注。儘管事件對內地和香港銀行體系穩定不構成風險,但「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較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暴露」也是我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提到「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工作報告也關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強調嚴懲金融證券犯罪,助力依法監管資本市場,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兩會通過了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3項改革中6項涉及金融領域,由此可見金融監管改革是重中之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金融科技等新興業務也打包進來,這是為了消除監管的死角,更好地管控金融領域風險。保護消費者、投資者利益的職責,也歸併到金融監管總局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便於監管機構進一步釐清職責,發現問題能及時解決。這些改革順應了金融業混業經營發展的趨勢。香港金融和銀行業監管制度健全、體系穩健、資產質素良好、流動性充裕且健康,能應對市場的壓力。2022年底香港註冊認可機構的總資本比率為20.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第一類機構的季度平均流動性覆蓋比率在2022年第四季為162.3%,遠高於100%的法定最低要求。
瑞士監管部門把160億瑞士法郎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全數減值,令市場重新評估AT1債券的價值,擔心日後銀行經此補充一級資本更為困難。香港銀行資本水平強勁,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滙控和渣打兩間國際銀行在撇除AT1後的核心一級資本(CET1)充足率,較監管要求高出至少3.3%。而其他香港上市銀行,CET1充足率更高於要求6.4%至8.6%。
香港有充足的儲備、健全的金融監管制度。香港金融基礎設施完備、先進,無論是金管局的中央債務結算系統,還是依託相關金融機構的美元、歐羅、人民幣結算系統都運行良好。此外,香港施行國際金融市場主流的普通法,有利其全球金融業務拓展。香港地理區位亦具優勢,與紐約、倫敦共同形成全球金融市場時區上無縫對接。
在金融、經濟發展方面,香港受惠於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多年來金融系統建立的雄厚基礎,香港的金融業近年在取得不少突破性的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內地的金融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香港憑借「一國兩制」的優勢,一直是中外資本交融之地:超過140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佔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以市值計算,更佔接近八成;股票現貨交易量有超過四成來自海外投資者,在我們管理的超過34萬億元資產中,亦有超過六成源自非香港海外投資者。因而,香港不僅要保證自身的金融系統穩健強韌,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防禦系統性金融風險上,也肩負重要責任。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暗濤洶湧的國際金融市場,必須審視金融安全風險和加強應對策略。作好國家金融風險的防火牆,最大程度減緩、避免境外市場的風險傳遞到內地市場。
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還可有效管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能產生的風險。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望由進一步開放資本賬項目作牽引,通過強化投資和價值儲存功能,提升人民幣在支付、結算等環節的更廣泛使用。香港可以為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作出更大的貢獻,將從擴大市場流動性、豐富市場產品以及提升基建三方面入手,保持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的競爭力。
近兩年,隨着「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通」以及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等先後推出,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已逐步深化。
目前滬深港三地資本市場,已實現二級市場的互聯互通,可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把二級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向一級市場推動,即研究論證「新股通」。在法律監管上,「新股通」的南向交易,即「內投外」,在香港不存在法律障礙。目前的「滬港通」監管規則已包含香港已上市公司對內地投資者增發新股的條款,而認購公司增發的股票與首次上市發行的股票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只要內地監管機構再向前一步,「新股通」的南向交易便可暢通。至於北向交易的「外投內」,在內地更沒有法律障礙。
目前內地上市機制推出重大改革,實行註冊制,市場預期不僅會令市場對於證券的定價能力增強,資本市場活力和企業競爭力也將激發,便利於兩地未來推出「新股通」。倘若「新股通」能夠推出,對香港市場而言,將進一步豐富香港市場的流通量,吸引海外知名企業大規模來港上市;對內地市場而言,有助於內地投資者實現財富的全球配置。
首先在「深港通」推出「新股通」試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允許內地大灣區與本港之間符合資格的投資者,投資購買對方市場首次公開發售(IPO)的新股認購。待「深港通」的「新股通」試點運作一段時間且順暢後,再把計劃擴展至「滬港通」。進一步提高「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市場流通量。可把「滬港通」、「深港通」的南向符合資格個人投資者,其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合計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要求適量降低,如減半或更多,增加更多個人投資者參與互聯互通市場。
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