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
近年來,全球技術不斷加速進步,新冠疫情衝擊及應對疫情的選擇推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行業成為全球增長的新動力,金融發展呈現人工智能引領、去中心化等新趨勢,全球數碼資產市場急速成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新領域。今年6月,特區政府實行加密貨幣交易所發牌制度,將推動香港成為離岸數碼金融中心,長遠而言,數碼金融發展有助於提升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
一、本港數碼金融進入發展加速期
2017年,香港金管局推出「智慧銀行新紀元」7項舉措,提升金融業科技含量。本港金融業加快數碼化轉型,促進科技在金融業中的廣泛應用,善用資源政策支持發展金融科技生態圈。
具市場人才與法制優勢
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壯大創科人才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等方向。隨後,特區政府發表政策宣言,支持在香港構建虛擬資產行業和生態圈,提出3項試驗計劃,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試行政府綠色債券發行代幣化,供機構投資者認購,以及為發行數碼港元作好準備。
2023年,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撥款5000萬元予數碼港,加速推動香港Web3.0生態圈的發展,特別是促成跨界別業務合作。今年初數碼港成立「數碼港Web3基地」,凝聚全球Web3.0初創企業和人才。6月1日起,港府正式實行加密貨幣交易所發牌制度,對虛擬資產持開放和相容的態度,合法經營將促進虛擬貨幣交易回歸本地,確保市場穩健有序發展,帶動香港成為離岸數碼金融中心。
二、本地發展數碼金融具備市場基礎和環境優勢
香港發展數碼金融中心具有市場、技術和法律體系的優勢,主要體現為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規範的法律法規環境、充足的人才儲備等方面。
首先,本港已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具金融業的先發優勢和優越的營商環境,實現了資金和人才等要素的高度聚集,為數碼金融發展提供市場基礎。
其次,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數據要素等方面均有較快發展,科技創新活動活躍。
第三,具備完善的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體系具有高度的司法獨立性,為數碼金融創新生態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此外,政府通過政策安排及頂層設計,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有效監管和安全交易,為發展數碼金融提供完整的制度優勢。
三、香港發展數碼金融中心面臨的挑戰
香港發展數碼金融中心具備很多有利條件,不過,也同時面臨着全方位的競爭,以及來自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挑戰。
1. 本港數碼金融發展的基礎仍有待夯實,科技發展滯後於金融發展,香港金融中心具有國際領先性,科技力量相對薄弱,香港數字經濟發展落後於金融發展。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目前本地手機支付滲透率明顯低於大灣區其他城市。
2. 中港兩地在數據連通和共用方面尚存在障礙,資料互聯互通是推動數碼灣區發展的關鍵。粵港澳大灣區在技術發展層面目前也存在差異化,具體表現在技術標準上,例如底層演算法代碼的差異、應用程式介面(API)、數據跨境合規審查的嚴格或寬鬆程度有區別、數據標準的差異。
四、推動數碼金融中心發展4點建議
把香港傳統國際金融中心所擁有的監管、市場及營商環境等優勢轉化為推動數碼金融中心發展的有力條件,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1. 明確數碼金融中心的發展重點
從概念上來說,數碼金融有兩大主體,分別包括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其共通性是利用數碼技術實現支付、融資、投資、保險等新型金融業務模式。通過結合場景、大數據和金融創新,以數碼金融補足傳統金融服務短板,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提升普惠性。
加快粵港澳數據互聯互通
建設數碼金融中心,需要打通數碼貨幣和法定貨幣的兌換和流通,目前大型銀行對數碼貨幣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未來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數碼金融業務,逐步推出數碼貨幣的兌換、存儲、抵押、貸款、託管,以及投資等業務,引領數碼金融市場穩健發展。
2. 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產業,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有機融合。
在中國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粵港澳大灣區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根據「2023第三屆大灣區數字峰會暨第十屆廣東CIO大會」提供的資訊,10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超過45萬億元,增幅逾3倍。廣東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9萬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碼化轉型,帶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雲」,率先打造世界級「數字灣區」。
近年來,大灣區加快發展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以區塊鏈技術打通不同地區的公安、司法及公證等資訊,實現跨境數據核驗,助力跨境人才和交易流通;以隱私計算技術,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數據、跨行業的合作,解決大灣區跨境數據安全、數據流通難題。通過一些市場化機構甚至是非盈利組織的努力,加快促進粵港澳三地對相應標準差異的了解,制定統一數據標準,從而為數據互聯互通提供可能。
協助完善離岸人民幣基建
3. 以數碼貨幣助力離岸人民幣樞紐建設
本港是全球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樞紐,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早期推動者和全周期參與者。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連接國內與國際市場,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流通中,並把離岸人民幣業務打造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競爭優勢。目前,經過本地進行的離岸人民幣清算結算佔全球70%以上,但基本上都以傳統形式進行。
隨着數碼貨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將提供愈來愈多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場景,可以實現人民幣的離岸市場發展和數碼金融有機的結合,以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的形式加快完善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並且實現本港對加密貨幣的雙向推動,為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4. 加快建設數碼金融風險防範機制
據統計,在全球龍頭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中,Binance的24小時交易量達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其主要競爭對手Coinbase和FTX的24小時交易量也達19億美元和17億美元。全球5億元數字經濟參與主體中有4億元來自中國。
香港發展數碼金融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識別並防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及其他各種類型的風險,進一步完善風險為本的監管體系。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濠賭股炒救市 車企小注Call |
上一篇: | 中興現價收集 迎8月派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