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6日

鄂志寰 神州內外

人幣國際化高質發展三大環節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和貿易面臨下行壓力,新興市場影響力持續上升;全球宏觀政策由超級寬鬆轉向系統緊縮,國際市場金融條件抽緊,積聚風險,資本逐利本性主導全球布局;宏觀視角下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大國博弈導致全球性去風險化。全球經濟新格局的深刻變化要求加快金融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走向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宜建跨部門政策協調

總體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基本完成基礎構建,但其國際使用程度仍然滯後於中國經濟及貿易投資所能夠決定的水平。在全球經濟金融新格局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新思路和新突破,建議繼續加強在政策方面的協調互動,建立跨部門政策協調機制,引領內地和境外人民幣業務需求,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的貨幣合作,重點推進人民幣使用。在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職能的同時,繼續保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佔比的穩定增長,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扎實的基礎。當前推動高品質發展有3個關鍵環節:

一、以人民幣國際化助穩外貿及穩外資;

服務實體經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心使命,助穩外貿及穩外資,全面培育人民幣使用的市場需求,提升人民幣在重點區域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疫情中全球貿易及投資成為重災區,作為全球貿易和投資大國,中國有能力和意願協助穩定全球貿易投資基本面。相關部門在試點基礎上,向全國複製各項簡化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的措施,優化跨境投融資管理辦法,令企業能夠享受到使用人民幣實實在在的好處,促進貿易投資反彈。

提供流動性支援

持續夯實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使用的基礎,支持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對當地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產品與服務進行深入分析,在宏觀審慎原則下定向提供人民幣流動性支援;研究東南亞產業園區的人民幣需求,有針對性地出台專項政策。鼓勵大宗商品及工程承包人民幣結算,支援在東南亞工業園區開展人民幣金融創新。

二、抓住東盟與中國貿易、投資快速上升的機遇,加快推動雙邊貨幣合作安排;

2022年初,俄烏局勢下,美國、歐盟和英國等對與俄羅斯相關的國家和實體陸續實施多輪經濟和金融管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美元形式的國際儲備資產安全性根基。為應對地緣局勢的影響,愈來愈多新興市場希望選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之一,一些新興市場商業銀行增加開立人民幣賬戶;人民幣在新興市場國家的儲備佔比上升,考慮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顯然,俄烏局勢引發對於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內不穩定性的關注,多國改變了對持有美元資產的態度。

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加大力度在雙邊貿易投資中推動本幣結算,東盟成員國之間相繼建立雙邊本幣結算機制,引領區域貿易和投資發展。2023年3月,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表示,與中國進行的雙方貿易中直接使用本國貨幣,隨後阿根廷、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宣布在對中國的進口中以人民幣結算,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2021年9月,印尼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中國、印尼雙邊本幣結算機制」,兩國央行指定商業銀行提供結算、融資、兌換、外滙避險等服務,為兩國企業使用本幣或對方國家貨幣開展貿易、其他經常項目、直接投資等跨境交易背景提供金融服務,為企業減少滙率風險和兌換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在穩步擴大中國與印尼和老撾雙邊本幣結算機制(LCS)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東盟國家小幣種對人民幣的直接報價交易,支援鼓勵境外有條件的銀行加入內地小幣種交易市場(區域市場)擔任報價行或參與行,共同推進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的直接報價交易。支持鼓勵境外中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為抓手,做大做強;研究提供一定的流動性支持和市場准入便利配套,提升境外中資銀行進行各類人民幣外滙和債券交易的造市報價能力,推動境外人民幣市場建設,實現中資金融機構與人民幣國際化同步發展的良性迴圈,同時給予境外中資銀行參與內地市場的代客造市資格,以便充分發揮其橋樑作用。

以本幣優先原則帶動人民幣國際化產品創新。人行及其他監管機構接連出台各項跨境人民幣政策,體現了凡是依法可用外滙結算的跨境交易都可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本幣優先政策導向,形成經常專案項目人民幣流出、資本項目人民幣流入的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新模式,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健康發展。通過政策優化,本外幣政策趨於統一,協同效應更加突出,對於銀行及企業跨境結算業務有了更明確的引導效果。

完善互聯互通機制

三、加強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國際化關鍵「一公里」;

建立並完善緊急流動性支援的制度性安排,由CIPS提供日間回購功能,讓境外參與者在緊急情況下以內地合資格債券為抵押獲取流動性支援,用於順利完成交易結算;整合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功能,打通支付系統(如CIPS等)、銀行間交易系統(CFETS)、股票登記託管系統(中證登)以及債券登記託管系統(中債登、上清所),建立和完善外滙交易同步交收(PVP)及銀貨兩訖(DVP)的結算模式;建立內地與香港清算所(CCP)互聯互通機制,促進人民幣衍生品的交易及清算;建立內地和境外債券發行平台(人民銀行大額招標系統/債券通公司ePrime系統)的對接,促進人民幣全球債的發行。

研究人民幣加入外滙持續連接結算系統(CLS)的可行性,減少在內地進行交易和支付結算可能帶來的交易對手風險、結算和操作風險。持續完善金融基建互聯互通機制,定期組織官方人民幣市場推介會,介紹中國經濟運行情況,解讀最新貨幣財政政策,提高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認知度。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