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內地首季經濟提前發力反彈,GDP增長4.5%,大幅優於一個月前市場預測增長3.5%以及資料發布前約4%水平,主要歸功於3月經濟數據反彈超乎預期地加速。
消費及出口顯著反彈
需求端三頭馬車中的消費和出口顯著反彈,固定資產投資有所放緩。上月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和貨物出口總額(就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而言,應採用人民幣口徑)分別大升10.6%和23.4%,比1至2月高7.1和22.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當月上揚4.7%,比首兩月放緩0.8個百分點。結果首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和貨物出口分別增長5.8%和8.4%,比去年第四季反彈8.6和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漲5.1%,與去年第四季持平。
最令人意外的是,3月貨物出口在大幅下跌的市場預期下竟然飆升23.4%。其動力,從區域角度是對東盟、非洲和俄羅斯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加速增長,首季對前三者分別增長18.6%、19.3%和47.1%;從產品角度而言,數位與綠色產品出口加快,其中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領域的增速較佳;從訂單角度,此前由於新冠疫情而積壓的訂單在上月集中出口。3月的飆升表現,拉動首季貨物出口漲8.4%,高於名義GDP增速,說明出口並未像外界斷言的那樣大幅拖累經濟增長,反而對GDP帶來不少貢獻。
社會零售商品增速回升在預期之中,畢竟受到之前疫情嚴重打擊,隨着復常後,出現反彈是理所當然的,但上月漲至10.6%的高位仍強於預期 。結合市面繁華的恢復程度,可以說商品消費的復甦已提前發力。從服務業生產指數勁彈9.2%來看,服務性消費的動力也是如此。因而整體消費的名義增速3月應在10%以上,明顯超過潛在增長率,去季應在6%以上,接近潛在增長率。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在首兩月大幅加速後3月回檔,按季上揚5.1%,離潛在增速不遠,但在三頭馬車中表現最慢。房地產投資按季下降5.8%,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8.8%和7%,堪稱強勁,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投資上揚16%, 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投資也分別上升15.2%和17.8%,令人鼓舞。
大幅投資高技術產業
經濟反彈3月提前發力,使得第一季GDP增長向內地經濟潛在增長區間5%至6%邁進了一大步,同時為筆者年初對今年內地經濟增速可強勁反彈的判斷給予支援,全年能否強勁反彈取決於今後3季升幅能否增強。
對此,筆者保持信心,原因是先前所說的三大方面,一是疫情過後技術性反彈的必然性和強勁性;二是宏觀經濟政策加碼寬鬆;三是周邊環境影響可控。關於第一點,首季的資料展現了技術性反彈,特別是消費技術性反彈的確定性和強勁勢頭今後將持續,不再贅言。
第二點,首季的強勁資料可能使得政府在加碼政策寬鬆方面更加謹慎,但不會改變政府以穩增長為今年經濟工作第一要務的決心和計劃,因而只要經濟增長遜於預期,將會加碼寬鬆,貨幣政策進一步降準和減息(降低LPR)相信是大概率事件,財政政策則在財政赤字率提高的支持下,加快減稅降費和加大民生與基礎設施投資支出。
第三點,即周邊環境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但已有所減小。市場對於今年全球經濟和貿易的預測不斷變化,去年末較悲觀,今年初轉為樂觀,美國矽谷銀行和瑞信危機爆發後又令市場信心轉差,隨着相關危機稍為平息(雖然可能是暫時的),市場情緒又再度平復了。從IMF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來看,去年10月為2.7%,今年初上調到2.9%,最近略微調為2.8%。筆者的觀點依然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確將比去年下行,唯不會陷入衰退,應該在2.6%至3%之間,全球貿易增長約3%以上,對內地的負面影響可控。
筆者預計,在去年各季不同增長基數的基礎上,今年第二至第四季GDP增速分別為9%、5.9%和7%,全年則增長6.5%。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黃山旅遊疫後復甦勢頭勁 |
上一篇: | 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