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9日

鄂志寰 神州內外

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走向

近年來,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及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國際貿易增長放緩,供應鏈調整加速,內地對外貿易面臨下行壓力,迫切需要加快提質增效,尋求高質量發展路徑。

一、全球貿易增速減,供應鏈調整加快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增長呈現長期放緩趨勢,始終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部分年份,全球貿易增長率甚至低於GDP增速。

最近幾年,受地緣政治風險及新冠疫情等因素衝擊,全球貿易增長動力不足,貨物貿易所受影響更為突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率為1.7%,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改善產業鏈 產品附加值升級

在貿易增長低迷的同時,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呈現本土化、區域化和分散化的新趨勢。近年來貿易戰愈演愈烈,並已蔓延到科技和金融領域,侵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實基礎。其所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重構,導致供給端的成本上升,以及國際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各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政策強調提高供應鏈彈性,推動生產過程遷往更接近的目標市場或回到本土,進而使國際貿易進一步走向區域化。

二、面對外部壓力,提質增效

與全球貿易低增長相對應,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面臨下行壓力。2023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處於以加息對抗通貨膨脹的緊縮周期,美元滙率高位橫行,歐美經濟持續降溫甚至可能出現衰退,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經濟體的商品需求下降及供給替代增強,導致新興市場對外出口承受一定壓力。面對嚴峻的外部壓力,中國對外貿易需要提質增效,加快高質量發展,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構建對外貿易新發展格局。

首先,對外貿易總量保持增長,持續為中國經濟提供發展動力。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42.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21年多7.7%。其中,出口23.97萬億元,升10.5%。今年第一季度,內地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9.89萬億元,按年提高4.8%,外貿月度數據優於預期。預計下半年,美國利率可能觸頂並維持高位,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逐漸顯現,但隨着中國經濟逐漸增強發展動能,出口動力有望反彈。全年來看,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

其次,持續改良對外貿易區域結構。近年來,中國加快對外貿易區域結構調整,東盟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東盟、南韓、澳洲和紐西蘭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以來,歐美國家通脹高企,經濟動能走弱,中國出口到西方國家的貿易增速減弱。而中國出口到東方國家,包括RCEP其他成員國的貨物增幅仍然較快,佔中國總貿易的比重也是不斷提升,即「西方不亮東方亮」。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3.08萬億元,按年提高7.3%,佔同期中國外貿總值的31.2%,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中國充分利用RCEP區域的要素禀賦,實現自身的產業轉移和升級,改善供應鏈、產業鏈布局,增強貿易發展質量。

增稅務優惠 推進數碼技術

第三,進一步完善外貿產品結構。抓住國際市場發展的新契機,把握新型市場的需求,不斷提升外貿商品結構。今年第一季度,以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合計達2646.9億元,按年飆66.9%,拉動出口整體增長提高兩個百分點,亦增加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顯然,中國製造業產業持續升級,在部分關鍵產業及領域已開始形成領先局面,有利於持續改善中國外貿產品結構。

第四,加快外貿主體多元化進程。積極採取措施,推出更多稅務優惠,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培育新型市場主體,鼓勵中小企業出口,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對外貿易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是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外貿領域繼續加快使用新技術和新工具,完善數碼技術賦能,擴大跨境電商的發展空間。

第五、構建綠色貿易體系,大力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既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也有利於中國外貿獲取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額達到11610.9億美元,超過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經濟體。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各國陸續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碳規則將成為國際經貿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三、人民幣國際化推動

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國際貿易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是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拓展人民幣在對外貿易投資中的使用,支持市場主體在對外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加強本外幣協同,擴大與貿易對手進行雙邊本幣結算,減少市場主體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貨幣錯配風險,降低滙率風險和成本。進一步推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的試點,並通過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的創新,不斷提升境內外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意願。

其次,深化央行貨幣金融合作,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便利境外機構更多配置人民幣資產。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加強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改進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完善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的供給制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產品和服務體系,促進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第三,以數字人民幣助力國際貿易新業態發展,利用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跨央行數碼貨幣平台,以電子貨幣支持跨境交易,增加數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場景,提升外貿發展的質量。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