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兩會期間,中國政府明確表示「穩增長」及穩定金融體系仍是2022年的首要重點。然而,Omicron疫情爆發、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尚未穩定的房地產行業,為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中國政府今年設定了5.5%的GDP增長目標。假設淨出口維持平穩,消費增長需達到6.5%,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需達到4.5%才能實現目標。考慮到當前疫情及清零策略,今年的消費增長可能遠低於歷史水平,部分預測僅為3.6%。
故此,中國需要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將錄得高增長,包括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需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最少持平;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10%。鑑於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GDP約四分之一,因此避免該行業「硬着陸」是2022年GDP增長的關鍵。
投資具吸引力 慎選目標
好消息是,中國進入通脹放緩階段,給予政府充足的空間落實更進取的貨幣寬鬆及財政刺激政策。兩會結束後,副總理劉鶴於3月16日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強調要保持經濟及金融穩定,並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顯示中央政府無意推出類似2016年及2019年的大規模刺激措施。然而,少量寬鬆措施必不可少且已實施,包括放寬對發展商的貸款限制、加快按揭審批,以及在部分城市降低按揭利率和放寬限購。「房地產稅」計劃亦於今年正式暫停。
我們看見中國房地產行業存在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未來12至24個月特別值得留意。3月中旬過後市場或出現更多支援大型發展商籌集資金的需求,包括放寬信貸渠道及其在岸股票融資限制。同時預期監管機構及地方政府將出台更多有利政策,在毋須大幅漲價的情況下刺激房地產銷售增長。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在獲取銀行資金方面仍然不太受青睞,投資者需謹慎挑選。
商品價格高企為新興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仍會存在,這不僅是由於當前烏克蘭危機造成的供需失衡,亦是由於多年來投資不足導致各種商品的供應持續短缺。
對中國而言,這對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影響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此,上游信貸受惠,而下游受損。烏克蘭危機正推動廣泛的商品價格大幅上升,而波動性或為環球經濟(包括亞洲國家)帶來滯脹風險。
短期內(3個月),我們認為烏克蘭危機在技術層面上對亞洲債券產生更大影響,尤其在風險情緒及資金流動方面。鑑於美國就業市場強勁且通脹居高不下,聯儲局終於開始加息,並逐步大幅縮表。美國加息可能推動美元走強,進而抑制市場對新興市場資產的投資情緒。再加上烏克蘭的局勢,這可能嚴重影響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及流出狀況。
作者為瑞萬通博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分析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地市場次季將迎來拐點 |
上一篇: | 四厘撥千億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