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28日

陳嘉汶 ETF觀察

港版納指有待去蕪存菁

納指周三再刷歷史高位,帶動「港版納指」恒生科技指數昨天逆市走高,收報7540點,升265點(3.65%);當中權重股小米(01810)飆11.43%,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03690)分別上升0.07%及4.71%,創收市新高。

恒指乏力再上,科技股卻恍如進入「平行時空」,恒生科技指數上月27日推出,剛滿月已經有11.3%進賬,遠遠跑贏同期僅漲2.8%的恒指,若以回溯測試計算,今年更大升超過五成,連納指也被比下去【圖】。

「港版納指」跑出,無疑是受到成份股中佔比近四成的科技巨擘「ATMX」屢創年內新高推動。所以,與其說恒生科技指數走勢向好,不如說這幾隻重磅股交到功課。

與此同時,30間科企成份股中部分遭質疑有「湊數」促成指數之嫌,入選已值得商榷。

換馬機制利快速納入新貴

然而,投資者只看好上述4隻股份,想自製組合追蹤其回報,付出金額亦不少。單以昨天收市價不計行政費,每隻股份買入一手,阿里、騰訊(00700)、 美團及小米分別需28060、55800、27100及4270元,合共11.5萬元。做到接近權重相等(Equal Weighted),粗略計算,無碎股下更要22.2萬元,即兩手阿里巴巴及美團、1手騰訊及13手小米。

若嫌成本太高,想一注獨贏,又可能出現「隔籬飯香」的心理糾結,即買騰訊卻升美團、買阿里則遇小米急漲。既然如此,搭「豬頭骨」的恒生科技指數ETF,對入場金額有限又想免煩惱追蹤科技股表現的散戶可能更為合適。首款追蹤科指的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03033)今日登場,資料顯示,以每手基金單位200個及每基金單位9元計,入場費只需1800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恒生科技指數只是「雛形」,其每季會檢討一次,而且設有快速納入機制,如新股在首個交易日收市市值排名在現有指數成份股中排前十位,該新股便可納入指數,且在上市後10個交易日後實施。

此制度將為後來的獨角獸及中概股提供捷徑,繼螞蟻集團後,有傳滴滴出行同樣有意來港上市,市場現正憧憬未來將有大量中概股回流,例如百度(BIDU)、愛奇藝(IQ)及嗶哩嗶哩(BILI)等,潛在新股資源豐富,相信科指會慢慢去蕪存菁,如恒指公司所期望,與恒指、國指並列為三大旗艦指數。長遠來看,相信恒生科技指數ETF也將愈來愈活躍。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