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執筆時筆者仍未知聯儲局的議息結果,但相信加息0.25厘應該是市場的共識,故重點反而放在前景之上:究竟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和其他委員,對未來加息的預期會否有變?今年內有沒有第四次的加息行動?明年又是否繼續加息4次?由於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偏強,特別是通脹壓力有調升跡象,令前景存在變數。
鮑威爾或是其他委員的言論固然重要,但行動才是核心,亦是影響投資市場及投資者回報的最重要因素。本周二美國總統特朗普於聯合國發言,對中國的態度強硬,但市場暫時反應不大,是否代表市場輕視特朗普的言論,抑或認為行動最實際?
貿易爭議壓力紓緩
雖然中美貿易爭端剛剛才升級,美國從9月24日起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中國則對另外6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作為報復,但筆者認為,一些因素可望在短期內緩解風險資產面對的壓力。首先,中美雙方初始關稅的稅率均低於市場預期,這是利好訊號。其次,中國總理李克強承諾不會讓人民幣貶值以抵消更高關稅的影響。
再者,香港有大型企業繼續進行股票回購,加上中國國有機構發表支持本地股票的報告。最後是預計中國政府將透過恢復基礎設施投資,降低從主要貿易夥伴進口的關稅,並加快其他刺激措施以支持國內增長。筆者相信貿易爭議或許仍會困擾市場一段時間,但以上舉措料有助紓緩對風險資產的影響。
亞洲股滙技術超賣
雖然基本因素看來不容易在短期內顯著改善,但近期亞洲股市及滙市似乎已出現技術走勢超賣的情況。根據圖表分析,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在連續7個月下跌後,短期內跌勢可能已出現疲態,因為該指數在2015年高點展現強勁支持,大致與100周移動平均線相符,短期有機會出現反彈,主要阻力在2018年7月的高點附近(約為目前交易價位上方5%)。在經歷了4個月的下滑後,亞洲美滙指數在過去一個月也已企穩,看起來已嚴重超賣,提高了短期反彈的可能性,後市若能突破8月份105.73的高點,意味短期下行壓力緩解,有利跟隨股市測試高位。
美股情緒轉趨謹慎
謹慎情緒開始在美國市場中蔓延。在美國股市再創歷史新高之際,少數市場策略師正將他們對美國股市的看法,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其中包括了他們對盈利增長的預期回落。對於標普500成分股公司來說,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報,目前是負增長超過了正面的預期,比例約為2:1,高於第二季度的1.4:1。
從歷史往績來看,負面的公告通常多於正面的公告,因為企業往往希望在財報季前壓低市場預期,以便在最終公布財報時,給投資者及市場帶來正面的驚喜。儘管美國仍是我們的首選股市,我們將會密切關注第三季的盈利表現,以及任何分析師對盈利預測的變動。
中國股市分段買入
儘管近期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有所升級,但中港股市表現仍算相對穩定。筆者認為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市場的積極反應。首先,市場原本預期短期內會有更多及更重的關稅,因此目前的第二輪關稅雖然談不上是好消息,但至少不如早前所預期般負面。
此外,多隻香港上市的藍籌股最近數周一直積極回購股票,無論投資者解讀為股東趁低吸納,又或只是「托價」,此舉已有望為股價帶來支持。最後是市場的樂觀預期,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之際,中國政府有可能降低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關稅,並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穩定經濟。
從技術走勢分析,多項指標均指向股市跌勢正在失去動力,並逐步進入超賣區間。經歷過去數月的調整後,中國股市的估值倍數(市盈率)已經壓縮,顯得較之前更為便宜,無論是相對於盈利增長預期(未來12個月預期增長約9.5%),還是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的預期市盈率。雖然目前很難確定說中國股市已經見底並有望回升,但筆者相信,中國股市目前的風險調整後回報,足以支持投資者採取分段入市的策略。
作者為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在投資研究範疇擁有超過10年經驗。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環球投資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為市況作好應對準備 |
上一篇: | 道指雙頂爭持 舜宇仍有⑸浪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