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4日

馮培漳 計論短長

電子報稅 仍須努力

到了某個年紀,記憶力難免衰退。各位老友有什麼醫治之法,治標也好治本也好,不妨公開討論,益下同齡人。

平常如何處理各類事項,也要盡量採取一些有自助記憶性質的方法,切勿為難自己。青年時學過某美國人教授成人成長的技巧,例如不用紙筆在手,可記住20件事幹。其法是associate,把兩件事連結起來。例如one記為run;two記為zoo;three記為tree;four記為door,等等。

政府收據令人放心

把要辦之事形象化,記圖片優於記事情,例如昨晚食消夜,吃了乳鴿。提及此事時,心中想的是一塊塊的肉件,而非「乳鴿」此兩個字。

今年1月份,交了薪俸稅的第一期稅款,第二期是4月才交的,故先鎖起來再算。可是,轉了一轉,不見了稅單。怎麼辦?連忙寫了一封信給稅局,取一份副本,然後即交,不敢怠慢了。

兒子也有同樣的問題,他說交完了第一期,沒記下何時要交第二期,但稅單不見了。立刻在1月份寫信去稅局,沒有回覆,3月份再寫去,目前仍未有回音。兩封信都是親手遞交的,也蓋了印,應冇走雞。

今年3月份,筆者以稅務局《服務承諾關注委員會》委員的身份與幾位稅務官見面,談及電子報稅諸種問題。稅官說2016至2017年採用電子方式交稅者有56%,而使用郵局服務和便利店者有40%,這說明了什麼問題?雖未有為此作過什麼調查研究,但也可憑常識猜度一番。到郵局和便利店交稅,可即時取得收據或在稅單上機印之憑據,拿回家去自可放心了。

稅官稱自2009年1月1日起,稅局不再為以下人士以電子媒介交付之稅項而發出紙面收據:1.獨資經營者之交付利得稅;2.薪俸稅款;3.個人自擁之物業交稅;4.個人入息課稅。表面看來是為公家節省了金錢,且電子媒介也會有收據發給交稅人,不必多此一舉。其實不然。

首先,電子媒介之收據不耐用,一般會褪色,拿給會計部入賬前要先在影印機留底,也是對電力和紙張之浪費。而且紙上無稅局之大寶號照住,總有未如人意之處。便利店並非官方單位,收錢後何時轉交給稅局也不公開。如果騎了劉皇馬,納稅人仍未脫稅責時則手尾長。講來講去,豈及稅局發出之收據可令人放心,一了百了!

傳統方式記賬憑證

另一原因是獨資經營者規模大極有限,其工作人員不會多,可能只是家爺仔乸生意,老闆是他,會計也是他,打雜擔擔抬抬也是他。交完稅後只有一張入數紙在手,上面並無大寶號之印記或letterhead,不熟悉交稅之來龍去脈者以為還未交,嘈來吵去,但傷和氣,十分不值。

還有,若是涉及生意買賣,賣方交了稅但沒有收據可提供,買方對此有懷疑時,可否另請稅局發一張東西照照保?這些事情不會時時發生,也無預計可言。但若無一機制可處理此事時,則見財化水,損失慘重也。

薪俸稅亦如是,因不是公司稅之故,個人哪有如此規範或曰戇居,為自己的稅項記賬!一如上文所示,交了第一期,若無一搶眼之收條入到眼簾,又不立刻入檔,過一段時間後會以為未交,又會抄餐死,也為負責者手尾不清而嘈餐死!所以,ATM也好,信用卡也好,不習慣以此作為記賬憑證者,還是採用傳統之方式為佳也。

為了爭取納稅人多用電子報稅,筆者建議在稅忙季節,在稅務大樓內設服務專櫃,解答納稅人提出的疑問,尤其是不小心填錯時如何解決。納稅人平時用紙本表格,習慣了填錯便撕之扔之。電子版若填錯,或一不留神在未全填好時便summit之,發覺後不知如何改正。

稅務大樓宜設諮詢

故遇此種情況,納稅人會手足無措,也諮詢無門。如能形成一種system,在稅務大樓內有專人輔導或解答問題,用者會大為放心,而在官員面前,也不怕面矇矇地丟架也。人員不用多,一至二人便可。納稅人習慣了,使用便會增多。

前一段時間,中國銀行系統曾有使用電子支票之說,一時老人客戶大感惶恐!幸好後來又不見推行,最近其系統又update了。某日想入票,走到樓梯處預備上樓,一位小姑娘走前說樓上很多人,如入支票可在門前之入票機。筆者嘟嚷說不知如何操作。她說可以教你,果如是,按按這,按按那,便大功告成了!

所以,要改革,Think in the other people's point of view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作者為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