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上市公司透過配股或供股等方式籌集資金,讓公司不斷壯大發展,如能惠及股東,改善業績,其「抽水」行動自無可厚非;不過,若公司24個月內7度配股,集資逾12億元,但換來半年不足100萬元的盈利,看官們會接受嗎?老余說的是一再集資的協盛協豐(00707),究竟錢到哪裏?
先講協盛協豐這次配股的細節,公司上周五(24日)宣布,根據股東大會一般授權向不少於6名獨立投資者配發11.759億股新股,佔已發行股本20%及已擴大後股本16.66%,配股價0.4元,較收市價折讓10.1%;透過這次配股,公司集資淨額4.583億元。完成配股後,大股東鄧俊杰持股由26.11%降至21.76%,承配人及公眾人士分別持股16.66%及56.4%。
看過這次配股的一般資料後,看官們或會問集資用途。協盛協豐指出,4.583億元的集資用途主要有4項:①1.022億元用作認購永大集團31.2%權益;②1億元用作發展媒體、文化及娛樂業務,即包括亞視機頂盒(OTT)業務;③2億元用作償還貸款;④5600萬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或將來投資。
亞視OTT未見眉目
若看官們只看這次集資條款、用途似乎不值得深入研究,但老余過去一直留意這家聲稱發展「亞視OTT」業務、讓亞視得以永恒的公司,老余建議打算投資這家公司的看官們,留意公司過去一年,甚至數年的集資紀錄及用途。
協盛協豐今年在2月及6月先後宣布配股集資,分別籌集1.55億及2.33億元,如計及這次集資,在2017年已集資8.465億元(若計及2016年的4次配股,24個月內集資12.8億元)。2月及6月兩次集資的用途主要是結清收購萬方國際(資產包括訊滙證券)的資金、發展OTT平台、放債及一般營運資金。
不過,今次配股集資透露,6月配股籌集的2.33億元資金用途有變,原來1.13億元用作發展媒體、文化及娛樂業務的金額減少5000萬元,資金撥作一般營運資金及放債之用,即是當股東們以為公司集資旨在發展亞視OTT時,原來資金拿了去放債。假如翻查公司業績,可能有更多驚喜。
截至6月底止,協盛協豐半年收入僅8322萬元人民幣,股東應佔盈利只有79.5萬元人民幣,按年倒退74%。有趣的是,截至6月底止的流動資產較12月底增加逾三成,由6.855億元人民幣,增至8.988億元人民幣,其中增幅主要來自「按公平值計入損益賬之財務資產」,由2.014億元人民幣增至3.458億元人民幣,看官們或會問:協盛協豐的主要業務會否已變成投資公司?老余沒有答案。
大股東權益不斷攤薄
根據協盛協豐6月時公布的配股文件,可以看到2月時集資1.552億元資金中,有6500萬元用作發展OTT平台,可惜翻開公司的中期業績,你不會看到非流動資產中「物業、廠房及設備」一欄有任何增長,或許這6500萬元未計及設備一欄上,又或許其實6500萬元只是發展OTT的行政開支,關於這點,公司管理層應該最清楚。
協盛協豐股價近日明顯上升,老余認為股價抽上與配股活動有關,不值得憧憬;再者,看官們要投資這家公司,至少等亞視節目有任何眉目才出手,因為你不會知道所謂的亞視OTT還要燒多少錢,看到大股東權益被不斷攤薄,或有投行建議公司進行供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社企不能忽略持續性 |
上一篇: | 新上市公司「嚴禁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