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每年到11、12月,就是會計師與公會例行的續牌時候。所有註冊會計師不管是否執業都要提供一份紀錄,證明其過去一年是否已完成了有關的進修和學習。根據一份由公會於2016年9月發出的Quick Guide,簡單而言,申請續牌的會計師須提交一份文件,說明在過去3年合共用去了不少於120小時於有關專業學習活動。其中60小時是可證明的(verifiable),而且,相對於此60小時,每年需有20小時的分布。即是說,不可在某一時期,為了應付有關機構的查牌,全部60小時或其中重要部分,一股腦兒一下子在一個短時期內交了差。
實力者欠奉
其他不屬於verifiable的,如自報閱讀文件、書刊等包括公會月刊在內,可自行另報。這個「可證明的學習」又是指什麼呢?Guide上說:出席僱主安排的為內部僱員而設的課程;出席網上課程;出席研討會、午餐演講會、工作坊等;報讀本地或外地大學的MBA或其他研究生課程;學習及應考專業考試;準備講稿及出任演講者;投寫技術稿件、出版論文或出書;其他,只要有份量和有地位者認可此君曾出席及為此出過力。
這些內容相信不難取得白紙黑字的認可,故verify應無難搞之處。以上所陳是從組織者和付款者的角度去看。若從學習者的角度去看,又是另一番風光。如有講錯,請讀者及各有關機構有怪莫怪!
在市面上,提供有關課程的機構除香港會計師公會外,還有華人會計師公會、商界會計師會、女會計師會、強調技術的例如IT會計師會、各類總部在港外的會計師會之香港分會、董事學會、獨立非執董學會、秘書公會、會計資源中心以及大型或中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如RSM、BDO、浩華等獨力舉辦的課程,不一而足。
平嘢咪走寶
然而,有實力,鎮得住場,引得行內人奔走相告,即開即滿者,畢竟是少數。如為了交差,付了款,到時抱着無可無不可之心態上課,實只為了一張證書。加上經過一天工作後,疲累不堪,不如效法一下孔夫子說的:「吾夢見周公」,也無人會怪你!
正是小數怕長計,每年要應付有證明的20小時,大概是15個課程,每個200元,即全年約付3000元,負擔也不少。有些團體如民建聯,由其專業委員會出面舉辦的課程,會員免費,遂大受歡迎!不要以為平嘢冇好,其講者名單包括了稅局的大官如黃權輝局長、譚大鵬及趙國傑等猛人,會計師界則有前任會長張穎嫻、大師林智遠等,知名人士如蘇偉文、沈旭輝、立法會前任秘書長吳文華也在其列。
筆者一向以為,對付會員最辣者應屬Practice Review無疑。會員若被選中而又不想為此傷腦筋者,可申請交還執業證書,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執業,便可免查牌!但在CPD這邊,幾乎無人可得exemption,就算是「serious illness」也無例外。除非自認在一定時間內,不從事任何與會計及與此有關的工作(accountancy or accountancy related work ),包括:財務會計、外部財務報告、審計、內部審計、財務管理、管理財務報告、資訊管理、企業清盤、個人清盤、企業稅務、個人稅務、經營重組、風險管理、企業財務、公司管治、企業投資及投資諮詢。還有什麼與會計有關之範圍未包括?
稅例已更改
看來會計人為了申請exemption,須變成一個「莫與本人談會計」之陌路蕭郎才可。也難怪!以個人稅務為例,「不學詩,無以言」!若會計人不知此刻已有更改之稅例,不知林鄭月娥提出的利得稅兩稅制已在操作,仍按老皇曆的16.5%計數,客人不罵通天才怪!顯見update是需要的,進修學習也是需要的。
Quick Guide還舉了例說:bookkeeping and tax return for a company which is owned by yourself。不涉第三者,只為自己人服務,也要講依足規矩。若仍堅持不update,能否在名片上印着此君Qualify之年號,表示此年之後,未有update過?
作者為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狀元之謎 |
上一篇: | 浙江吳興之「九子連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