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一直以來,審計師獨立地執行審計工作,對於他們怎樣選擇抽查對象,在何深何闊的範圍內展開工作,以及最後如何在其審計卷宗內寫下評語和結論,被審計的公司都不甚了了。
2017年開始,這個局面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報表閱讀人可以在「關鍵審核事項」範圍內了解到審計師做了何事。國際會計組織出版了一份新的要求,叫《獨立審計師報告中的溝通關鍵審核事項》(Communicating Key Audit Matter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凡於2016年12月15日後結賬者均要受其約束。所以,2016年12月31日為年結日的上市公司便須依其葫蘆劃花。非上市公司也可跟着做,如果願意。
增加對公司了解
依此,上市公司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須有如下的披露內容:增設一新段落作溝通關鍵審核事項之用。內容涉及審計工作中,審計師遇到的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主審會計師的大名須披露。
新要求下的審計師報告,增加了對公司的了解,透明度增加了,也令人更了解審計師的主要關注點是什麼,整份報告也可體現審計師對公司情況的掌握。因為在決定什麼內容放進去前,須問:為何此事項如此重要?此事項在審計工作如何作了處理,以及如何作出披露?如果審計師覺得在此年度的審計沒有什麼須作溝通的,他仍可在報告中留下有關段落,並說明毋須作溝通。
筆者手頭有一家以12月底作年結的上市公司年報(暫隱其名),其審計師在「關鍵審核事項」中列出了三個事項:一是貿易應收款項及票據的減值撥備;二是存貨減值撥備;三是投資物業估值。披露內容分兩類,一是事項本身,二是「如何應對關鍵審核事項」。按報告所述,一是「貿易應收款項及票據」,佔總資產賬面價值的6.8%;二是「存貨」,佔總資產賬面價值的12.4%;三是「投資物業」,佔總資產賬面價值的11.1%。
會計行內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超過5%者就算是「重大」(material)。此選中的三項都各自超過了總資產的賬面價值的5%,抽出來作溝通之用可說是十分自然也。就算是被人指摘「篤背脊」也振振有詞也。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卷宗必定有底稿說明做了哪些檢查,遇到什麼困難,作了什麼決定,得出最後結果。未有新例之前,審計師毋須在審計報告中披露其工作細項,是故放飛機者在此大有馳騁餘地。客方不滿意其工作時可以誣蔑審計師是「搬字過紙」,無甚價值可言。現在好了,審計師在此過程中,有與客方溝通的要求,且說明是要與上市公司的審計委員會保持溝通的。
遇到此類情況,行將在報告中讓讀者知道公司的重大運作情況,審計委員會成員也不敢怠慢,下一步就要上報董事會了。於是,董事會成員也成為審計師的溝通對象。
也有一些人把關鍵審核事項當成是審計師的有保留意見之屬。如果細讀一下審計師在「關鍵審核事項」中的語句,便知二者有分別。
離不開「三部曲」
要說此舉在審計工作中有什麼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此說又嫌誇張!查核應收賬款,總離不開「三部曲」,即寄發確認函、追查年結日後收款情況,以及追蹤到銷貨單及出庫單,證明送了貨,客方也認了收,可為日後追討貨款興訟而準備證據。
減值撥備也是一樣,先察賬齡分析,掌握客方財政近況,追討貨款期間是否順利以及是否有人已在排期興訟等。就算未有關鍵審核事項的披露要求,審計師也是要在其卷宗內作出適當描述,並據其結果作出撥備是否充分之結論。
作者為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Baidu遇AI如魚得水 |
上一篇: | 早上好,AI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