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1日
華富國際(00952)於1997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完成一系列的策略性收購後,現時業務包括華富嘉洛證券、華富嘉洛企業融資、華富嘉洛資產管理、華富嘉洛財富管理及華富財經網站。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2015年上半年港股進入炒作大時代。2014和2015年,多間本地證券行相繼被國內企業看中,受金融公司賣盤消息刺激,2015年4月,年頭碩果僅存的本地券商股包括華富國際、時富金融(00510)、康宏金融(01019、英皇證券(00717)及耀才證券(01428)受資金追棒,全線拉升。
2015年4月16日,華富國際停牌配股,公司先舊後新配售至多1.5億股股份,認購價為0.75元,較最後交易日在港交所(00388)收報的股價0.87元折讓約13.79%。認購股份相等於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約11.84%;及經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擴大後公司已發行股本14.17億股股份約10.58%。
收購華富死心不息
配股後華富國際復牌,之後股價繼續拉升至1.2元水平。4月25日,公司再次停牌,宣布向民銀國際發行88億至133億股新股,每股作價0.565元,最多佔公司擴大後已發行股本90.35%,同時民銀國際以每股1.38元向華富國際股東提出全面收購。
以2015年年底財務報表來看,當時華富國際資產淨值只有4.3億元,加上當年配股的1億元,公司資產淨值約5.3億元,每股資產淨值只有0.37元,民銀國際以1.38元(市賬率高達3.7倍)來做全購,對舊股東來說可算是超級慷慨。雖然全購價貴,但在民銀國際角度來說此收購並非豪無根據,今次民銀國際將以每股0.565元注資130億元,市賬率1.5倍左右,考慮當時市況,以及A股估值,1.5倍市賬率注資一間金融公司絕對不貴,大股東以及相關人士只持有60%股權左右,市況好的話,沒有街外人接受要約,民銀國際只需提出12至13億,就可以「完全」控制一間有135億資產淨值而可以馬上做生意的H股金融公司。
這次交易金額龐大以及民銀國際母公司於國內銀行地位關係,交易先決條件包括得到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以及中國外滙管理局批准。自4月29日民銀國際收購華富國際消息一出,華富國際高開,6月中華富國際股價一度升至2.6元,但好景不常,香港大時代結束,大市大幅回落,華富國際股價亦跟隨大市回落,期間交易多次延遲,股價在1.3元左右徘徊。
市場猜測交易多次延遲與外滙管理局收緊人民幣走資原因有關,之後華富國際亦有公告間接證實相關消息。2016年2月15日,華富國際公告指出,「中國銀監會原則上批准民銀國際(中國民生銀行之全資附屬公司)收購本公司,注資總額不超過50.1億港元,持有本公司不超過35.56%股權。」。
注資總額與130億相比,金額大減,加上控制股權不得超過35.56%,民銀國際原來高價收購及大金額注資如意算盤因滙率改革而打不響,2016年5月正式宣布結束收購。
柳暗花明又一村,市場似乎一早預示一切,2016年5月12日收市,公司宣布結束收購後,股價大跌27%,收報0.52,但股價之後反覆向上。同年11月2日,公司再次公布被收購,公司收購前報1.19元,由上一次收購失敗至再次被收購,股價升幅達129%,明顯有有心人在準備。
相隔半年華富國際再次成為收購對象,而今次收購方正是深圳上市的泛海控股(000046.SZ),泛海控股2015年以2.55倍市賬率收購時富金融,但失敗。一年過去泛海控股再次以民銀國際1.38元的出價收購華富國際。
2016年與2015年相比,大時代過去,金融公司估值理應大不如前,現在泛海控股以再高的估值去做收購並不合理,而收購價又是1.38元,這是不是一個巧合?2017年1月19日,買賣協議所有先決條件已獲達致,強制性現金要約成無條件,現金要約塵埃落定,華富股價就徘徊於1.37至1.38元水平,收購似乎已告一段落。
董事長兼任民銀副手
看看泛海集團背景,盧志強為董事長兼總裁,其亦是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1996泛海集團參與發起設立中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泛海集團現持有民生銀行5.7%股權,民生銀行與泛海集團關係非淺,簡單推測今次泛海集團出手有可能是做槍手,了民生銀行旗下民銀國際未了心事之疑。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沒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hkej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假亦真時真亦假 |
上一篇: | 「特式」市持續 美股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