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0日

林伊 EJ GLOBAL plus 一帶一路Q&A

一帶一路Q&A

1.一帶一路在何時提出來的?

「一帶一路」的正式名稱分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在2013年9月和10月首次提出這兩個概念,靈感自然是來自古代海陸兩條貫通東西方世界,以至非洲地區的絲綢之路。根據習近平的說法,「一帶一路」可讓中西亞國家成為中國聯繫世界各地的貿易樞紐,一來有利中國對外貿易,二來又可讓往往較落後的中西亞國家獲得急速發展的機會,達致互惠共贏。

雖然這概念在2013年提出,但要到2015年3月,中國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表名為《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官方文件,「一帶一路」才算正式成為中國的政策方針。順帶一提,「一帶一路」在英語中有時會被稱為「One Belt One Road」,但根據中國官方,其正式英文名稱應該是「Belt and Road」。

 

2.相關基建全都是由零開始的嗎?

中國試圖將歐亞非三個大陸,以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透過「一帶一路」的構想聯繫起來,自然需要如鐵路、港口,以及各種能源的輸送管道等運輸基建;事實上,中國很多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對外投資都涉及上述類型的基建項目,例如與巴基斯坦合作建造的瓜達爾港(Gwadar)【圖】就是當中之一。

不過,這不代表中國需要由零開始建造「一帶一路」的運輸基建。舉例說,中國提倡的陸路經濟走廊中,其實有很多現存的鐵路系統、天然氣管道等。也就是說,只要中國能夠把這些不同國家的管道和鐵路連結在一起,就能做到「一帶一路」希望達致的效果。

然而,要把這些既有基建連結起來也不容易,以鐵路為例,中國希望建設途經哈薩克、俄羅斯,到達歐洲波蘭、德國、荷蘭等地的「新亞歐大陸橋」鐵路路線,不過中國和歐洲的標準軌距是1435毫米,但俄羅斯、哈薩克等前蘇聯地區的標準軌距卻是1520毫米。也就是說,現有設施不可能讓列車按這構想由中國直接往返歐洲。

 

3.一帶一路就只有兩條路線嗎?

談論到「一帶一路」時,不少中外媒體都曾使用一條由中國西安開始,途經中亞各國、伊朗、土耳其,及至歐洲大陸的路線代表「一帶」;亦會用一條由中國東南沿岸出發,經馬六甲海峽前往印度東部和斯里蘭卡,再橫跨印度洋到東非、波斯灣一帶的航線代表「一路」。

不過,根據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發表的文章和報道,「一帶一路」的結構遠比上述兩條路線複雜。其中「一帶」是由6個跨國經濟走廊組成,分別前往歐洲、阿拉伯半島及中東、中南半島及南亞三大目的地;而「一路」除了往西行到印度洋,還有向東南行前往南太平洋的航線。

 

4.為什麼有人說這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著名通訊社彭博(Bloomberg)去年8月曾刊登一篇分析文章,形容「一帶一路」是中國版本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言下之意,是指「一帶一路」不單是個極具野心的經濟大計,更是中國試圖重塑國際政治大環境的長遠戰略。

原版的「馬歇爾計劃」正式名稱是「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美國由時任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公布,並在1948年正式實行的一項對歐洲援助政策。當年整個歐洲都被二戰戰火嚴重摧殘,百廢待興。美國擔心歐洲人在一窮二白的絕境下,很容易會被共產主義思想吸引,令歐洲「赤化」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嚴重損害美國利益。而美國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送錢」給歐洲重建經濟,讓歐洲人自然摒棄共產思想,並堅實地靠攏美國。

這邏輯放諸「一帶一路」也說得通:中國也許透過建立橫跨歐亞非的貿易網絡,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環球貿易體系,挑戰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秩序。而《人民日報》為此曾刊登文章,駁斥「一帶一路」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說法。

 

5.亞投行是為一帶一路融資而設的嗎?

「一帶一路」計劃極為龐大,有國外資產管理公司推算整體計劃估值達到14萬億美元(約109.2萬億港元)。換句話說,中國要實踐「一帶一路」鴻圖大計,自然需要一個龐大的融資計劃;而談到大規模的基建項目融資,也許不少人都想起由中國發起,在2015年正式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不過,根據內地專家的說法,簡稱亞投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非因應「一帶一路」而設:雖然亞投行會涉足部分「一帶一路」建設,但其服務範圍還包括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個全球性的國際融資機構。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擁有自己的「絲路基金」,基本上全由中國注資,專門為相關建設的融資而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