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11日

梁慧珍 舞翩翩

4與5,這兩個數字……

一個來自內地的舞團「陶身體劇場」,以數字四和五作為舞作的名稱,抽象得很,編舞道明是不想觀眾抱預設立場或故事看演出,那公眾購票的原因和心態是什麼,我倒很狐疑。再者,觀眾離場後,對《4》及《5》有什麼看法和評價,我真的很想知道。對我來說,走出劇院,我更認清,何以我不是念理科的材料,僅是兩個數目字,已讓我頭昏腦脹,我想,以後我會跟「它」絕緣。

拿着場刊,讀着藝術總監兼編舞陶冶的話,似懂非懂的。於是,抱着如陶冶所說「放下預設」、「清空欲念」好好消磨這個多小時,準備「走進無限的未知」……舞台上黑白分明,四名舞者抖動身體,不停轉換,營造了流竄的空間,這種看得見的動能,在點滴空間裏探索、檢視生命的力量。

無盡汗水整齊有勁

既然陶冶闡明舞作不具議題,探討身體、動作、氛圍頓成焦點,在《4》這段作品裏,音樂伴着台上四位舞者,矯健的形體,剛柔互換,氣蘊生動。從簡約的舞台設計,一片清空,黑白色調,灰衣黑褲,瘦削的身形,靈巧的步調,襯出表演者的專注,恍如肢體在呢喃,跟空間互相耳語,一進一退,舉步間,時而向前,時而退後,整齊有勁。晃動間,台上處處形成了一個四方組合,穩固的邊陲,當中蘊含舞者完美的默契,或編舞精準的計算。完美的畫面,可會使人詰問舞作的表演者,致力體現優美的排列、流出無盡的汗水、一種沒休止的喘息,觀賞者仍會滿足使人眩目的視覺動作?還是編舞在某個議題上,如何透過藝術本質使之呈現,刺激群眾深思或探討?權衡兩者,何種會感受更深?

小休後再看《5》,五名舞者穿着麻布粗衣,空秃秃秃的,身體互相緊貼,無分你我,互相依附,如球狀,繞着舞台邊緣,持續地翻滾、蠕動,身體與氣韻互相配合,舞者逐絲逐毫移動,彷彿在靜止的時間上,發出了一道喘不過來的氣壓;舞者每次緩慢的流動,彷彿是透過肢體,延長每分每秒;舞者每次呼吸,儼如劃破沉重的時空感。然而,這一呼與一吸,可會使觀眾看見時間的流逝,光陰不再,戀棧生命還有何義意,這使人迷惘,也令人困惑。步出劇場,到底在清空之後,人仍有得着?我卻是如編舞所願——未知。

茫然若失沒有頭緒

說來奇怪,舞蹈語彙之豐富及其所具之普遍性意涵,讓人輕易感受到舞者,以肢體動作便能展現人類情感及意象之美。如德國現代舞蹈家Marie Wiegmann所指的舞蹈語言,原本就是表現人們現實世界與內心情感活生生的語言;與Pina Bausch在乎人為何動,而非如何動的出發點,有着不可分割的對應。然而,在此一動一靜的畫面及短短的百多分鐘,全都晃進了我的腦袋裏,盤根錯節,緊緊抓着的是舞者的意態、神韻,音律……在整齊的步伐中,迅速消逝,幻滅,如從未出現,走在人群中,茫然若失,沒有半點頭緒。

回想進出本地或外地劇場多年,常會發現來自內地的表演團體,不管是戲劇表演,還是舞蹈演出,很少如歐美,植根議題,探討國事或社會事,看得人心空清朗,仍會展望未來。反觀,內地從事表演藝術的單位,也許礙於政治上的掣肘,大多精於描寫情愛、歷史作品,雖然偶然也會出現探討女性或社會議題,卻如鳳毛麟角。而我在那些年,曾在內地劇場,看過不少先鋒導演的非傳統作品後,每每對新一代的藝術工作者,寄以厚望,憑藉這點,於是,我主觀地挑選了陶身體劇場,但從掏腰包購票那刻起,已注定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原來,這杯茶非我所好。

圖片:康文署

撰文 : 梁慧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