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今年澳門藝術節的節目,我只選取來自德國柏林列寧廣場劇院(Berliner Schaubühne am Lehniner Platz)的《信任》,兼任編劇、導演、編舞的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撰寫的劇本,善於擷取當代人在社會上,跟物欲拉鋸的情狀,唇齒相依,誘發你我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係。福克的舊作《神級DJ》曾在港上演,驚鴻一瞥,使我印象難忘。
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內,《信》劇的舞台設計如一個大貨倉,上下兩層,冰冷、空洞,說出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個密閉式的玻璃房,如鐵窗般關住人的心靈;椅子、沙發散落四處;移動式的場景設置,毫不陌生,正是你我的生活寫照。
設計簡約寓意處處
現場音樂鎖定舞者的步履,緊扣觀眾的心弦。設計簡約,但寓意處處,省卻無謂的堂皇布景,為舞台賦予更大想像空間,深化觀眾將之與現代社會的情景類比,設計師卡特琳.荷夫曼(Katrin Hoffmann)上乘的手筆,更能誘發思考。卡特琳自1996年起,與導演福克緊密合作,8年多來,聯袂炮製多個作品。
《信任》沒有傳統的故事情節,只是以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為切入點,不具名稱的典型人物,莫非你我曾是箇中一員?文本提及的災難、信仰、墜機、失蹤、婚外情、恐怖主義……通過表演者持續的對話、獨白、歌詞,讓觀眾的情緒與思維穿梭、馳騁於劇作世界內,透析當下世情;表演者的肢體,經常面向觀眾對話,就是要喚醒我們面向世界,思索全球化為現代社會帶來的狀況。
全球化在政經層面上,為社會所帶來的便利、繁華、虛榮、權力不均,既綑綁了大國與小國間的關係,亦使人不再珍惜存在於人際關係中的信任。受惠於全球化,人們瘋狂地追逐財金,使關係斷層,夫婦猜疑、朋友妒嫉、商賈賣弄……隨處可見;彷彿人要在虛假的物質世界站得住腳,便需要炫耀名牌,彰顯其個人的身份和地位。編導福克義無反顧地揭示了全球化對社會造成各種假象。
劇內演員的足跡,帶領觀眾細味舞台設計的每個空間、每處角落,透過表演者的肢體、精神狀態、語言,賦予舞台上一呼一吸生命力,訴說當下世界的情狀,分離、物欲、暴力、掙扎、謊話、權力……都市人的失落和失語形態,更突顯人生的無助及無奈;表演者的追逐、推撞、轉圈等肢體的擺動,與無力與孤寂感畫上等號。
互不相干永沒止息
舞台上每一個體、每句說話、每段事件看似互不相干,卻牽動情緒,讓你相信當代人與人與物的關係,如蜘蛛網般糾結、脆弱;當我們脫下面具後,仍擺脫不掉對物質的夢魘,人們的愛情、親情、友情,只能以一個「品牌的名稱」換取;我們的努力和上進,不過是通過踐踏、剝削而來,職場上的階梯,永遠有其追隨者,此等勢態並非只在香港發生,隨着全球化的出現,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民生定要為存活在此新興的勢頭下,於各種關係上,不斷付出代價,永沒止息。
當一個無神論者對你述說「神可信」, 這世代是否變得太過荒謬?一個來自西方的演出,演活全球的狀況,雖人愁鬱結,我卻甚信服。
撰文 : 梁慧珍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