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1日

梁亦華 教研陣地

「毅進仔」背後的教育爭議

近兩個月社會運動不斷,不少人以「毅進仔」來標籤警察,甚或以「毅進制」來揶揄警方遊行估算,背後暗含貶低之意。這除了顯示警民關係轉差外,也反映了多年以來,職業教育與文法教育之間的長久爭議。

職業導向為本

毅進與一般文法中學最大不同的是,其課程設計以職業導向為本,而非為升學而設。如紀律部隊、酒店運作、化妝髮型設計等,務求讓畢業生學以致用。在大學日趨普及,學歷通脹的今天,對非學術專長的學生而言,接受技術訓練是個不錯選擇,可是香港對職業教育的認受性不高,如同航海學校、工業學校等,它們從來不是家長和學生的首選。

教育除傳播知識,還有培養公民、傳承文化和社會化等功能,職業教育的興起,正威脅到教育一直以來的社會化功能,故大部分學校的主流,寧願着力發展與實務連結較少的博雅或通識課程,向人文思想傾斜,也不會針對職業性訓練。對大眾而言,職業教育與手工勞動的形象近似,而後者在歷史上,往往是與罪犯改造相關,被認為是補救過失的過程。雖然這在現代社會,大眾一般不會宣之於口,但還是會貼上「學習能力稍遜」、「不適應正規教育」等標籤,不論職業教育學些什麼,「不跟從主流」便代表一連串學生問題。因此手工勞動的收入即使比白領高,但也難以提高勞動者的社會地位,亦無法與中產階級文化接軌。

對僱主而言,儘管他們也會揶揄大學畢業生「連開影印機也不懂」,但如有選擇的話,大部分還是會傾向聘用大學生,而不會提倡開辦「影印機實務操作證書課程」,這是因不少職業技能其實更適合在職學習,而非脫產學習。另方面,文法課程雖與實務不相關,但它們卻培訓了問題分析與解難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也培訓了搜集資料,冷靜處理、人際相處等工作態度,這些流動能力,才是僱主所重視的。尤其是面對瞬息萬變的資訊型經濟,也許公司自己都不知道十年後需要些什麼人才,故此不管來自哪些專業,他們更關注的是僱員態度好,學習快。

《說文解字》有云︰「教者,上施下效;育者,養子使作善也」,前者重技能,後者重態度,兩者對社會和學生而言,均同樣重要,實不需要互相排斥。筆者也曾分別任教大學和毅進課程,當中不少毅進學生學習認真,文章和專題研習的質量,不亞於本科生。如學生專長真的不在學術,與其強迫他們面對不擅長的學科,每天朝八晚四的呆坐3年,也許讓他們接觸書本以外的世界,會更有意義。

作者為香港教育大學項目主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