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0日

劉晉 食家講場

極鮮禮雲子

城中大亨談及土地政策,指香港有太多濕地,毋須保留,引起一片嘩然。大亨大概不知道香港后海灣一帶的濕地受《拉姆薩爾公約》保護,屬全中國49個濕地之一,相信中央政府不會認同「濕地太多」之說。況且珠三角一帶濕地跟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如果沒有濕地,很多美食都會絕跡。

生長於鹹淡水交界

珠江三角洲的濕地由河流帶來的沉積物沖積而成,提供大量肥沃的土地和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嶺南特色飲食文化,粵人利用濕地開發魚塘、基圍、稻田,生產稻米、蔬菜、家禽和魚產。粵人多年來累積民間智慧,發掘各種不同食材,其中一種美食就是禮雲子。

禮雲是一種叫蟛蜞的小蟹,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泥灘,學名為相手蟹,大約只有5元硬幣的大小。蟛蜞跟螃蟹的分別在於蟹是吃葷,而蟛蜞吃素。蟛蜞亦稱作禮雲,早在戰國時代《論語》便記載「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由於蟛蜞雙螯合抱,行動時如一步一叩首,似古人行禮作揖狀,故被稱作禮雲。

昔日鄉村稻田常有蟛蜞蠶食農作物,故被農民視作害蟲。由於田間的蟛蜞不易捕捉,而且夏天的蟛蜞有一股草腥味,不好吃,農民放養鴨子來啄食。到了春天,蟛蜞開始有卵,禮雲子就是雌性蟛蜞的卵子,農民通常在田間的水閘放置網子來捕捉蟛蜞。他們把雌性蟛蜞挑選出來,用人手逐隻揭開蟹腹的蓋,擠出蟹卵。由於每隻蟛蜞只有丁點蟹卵,故農民用上半天工夫,弄得手損指破才得來一斤禮雲子。

禮雲子味道鮮香,質感幼滑,在南番順一帶被視為珍品。由於禮雲子屬矜貴食材,一般用作點綴和增鮮之用,例如:禮雲子炒飯或蒸蛋。

昔日陸羽茶室每逢禮雲子當造之時,便會製作「禮雲子粉果」和「禮雲子燒賣」。禮雲子讓食家們趨之若鶩,人稱「江太史」江孔殷特別喜愛禮雲子,每逢春天產季,江的朋友必會大盅大盅地把禮雲子送到江家。

保育生態留住美味

今年珠江三角環境惡化,農地減少,加上農藥及化肥導致水質下降,蟛蜞產量已經大不如前,加上年輕一輩已經不懂得這一道美食,令禮雲子更加稀有。蟛蜞遍布南中國沿海及內河等地,廣東省以番禺產的禮雲子為上佳,近年有人發現菲律賓亦有小蟹產的蟹子,可是味道不及嶺南一帶出產的禮雲子。

禮雲子已經成為一種瀕臨絕種的美食,今年人們開始察覺過度開發的後果,希望珠三角農業生產能夠回升,讓後代也可以品嘗禮雲子之美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