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很意外地在京滬兩處藝術重鎮之外看到的是一個鮮見全面的亞洲當代藝術展。策展人柳淳風將這個展覽地點選在了位於老外灘的寧波美術館。展廳外是江水翻湧不息的呼應,千百年來作為亞洲貿易重鎮的寧波港,接納呈現了一個泛亞洲文化的藝術景觀。
很少有藝術家會考慮到作為亞洲藝術家的這個身份,他們自創作伊始更多的是考慮到本土的文化屬性,如須將身份語言拓展,那就毫無例外地去和美國歐洲的西方世界去作為比較。但是作為亞洲的藝術家究竟有什麼樣的特殊屬性?在泛文化之下的亞洲實在是呈現了太多文化面目和傳統特性,這種龐雜的語彙要遠遠超於歐洲。
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印尼、蒙古,策展人邀請了除中國藝術家之外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位藝術家,他們正是這種全球化語境中經歷着自身嬗變的年輕從業者,毫無疑問,那些從政治出發的、形式主義模仿的、民族符號的,以及缺乏自信的種種表現都曾是亞洲當代藝術的問題,可是也有藝術家對於自身傳統和全球化之間的景觀熱中,在這樣的軟景觀中,策展人稱之為「複觀」。這樣的展示成為了亞洲當代的觀察與梳理。
多重現實
萬象的獨特性就是多樣與多元,可以想像亞洲文化中的各國有多少歷史、傳統,以及現代化進程中呈現出的面貌,而文化交融之下和不同地緣的巨大差異又會形成互為補給的有趣關係。亞洲當代藝術在全球化的語境裏的重要課題似乎不是去努力與其他語言的相融,而是它愈發應該堅持開拓一種廣泛的話語空間,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種族、性別、族群在並存和混合的方式裏去相互溶解。
來自中國藝術家楊凱的Make A Real Wish,用混凝土攪拌機的轉動折射出一個斑駁絢麗的光影,何文決則用上百樽脆弱的瓷器展示了《欲望塔》的複雜性,韓國藝術家崔正化造就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充氣卡通戰士,卻是以一個仰臥休憩的姿態緩慢呼吸,女藝術家了韓婭娟用色彩飽滿的五穀在建立秩序,混亂再重新排序。另有如泰國藝術家用當地泰綢刺綉的壁毯撐起如浮世繪般美輪美奐的生機圖,一切卻是倒置懸浮於世。
這些藝術家的展覽作品高度代表了本土文化面臨的生機和懸念,對現實的多義性進行了重組,萬象複觀即是多重的現實,萬般的景觀。而亞洲藝術家在多元文化的塑建下,在扎實的造型能力的訓練下,在毋須與西方當代藝術角力競技和相融的情況下,真正地散發了亞洲當代的迷人魅力。
透過藝術作品去觀看藝術家身處的背景,體察他們作為個體公民和藝術從業者的處境,借用他們的注視去驗證我們對多種文化與文明的理解,才能更明確我們到底處於世界的何處,處於時代的怎樣的位置,借用這些觀看,才能觀看到我們自己在傳統和現代中的特性,建立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確立與自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
上一篇: | 回顧22年 梁詠琪剝洋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