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今年4月13日,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上公布他將和俄國富豪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和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一起發展一個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具野心的計劃。這計劃的意義在於發揮人類勇於嘗試突破環境局限的本質……
從霍金、米爾納、朱克伯格的夢想中,可給學子一族什麼的啟示?
這項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最具野心的計劃——以大概五分之一光速把一大堆微型太空船用20年時間送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Alpha Centauri)三星體系,以探索是否有適合生命生存環境的行星。
實現科幻小說情節
每一艘微型太空船基本上都是一塊郵票般大小的電子晶片,上面包括照相機、通訊和動力推進設備。太空船用光帆推進(光帆的功能和帆船的帆相似,不過它感受的是光壓而非風力,它會在強輻射下前進)。以現在的化學火箭宇航技術,由地球到達半人馬座三星系大概需要3萬年。霍金等期望以光帆推動的微型飛船可用大約20年到達三星體系。要實現這計劃,保守估算需50至100億美元,米爾納願意先投放1億美元啟動計劃。
以光帆推動微型太空船,並不是新的創意。在劉慈欣的著名得獎科幻小說《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裏,就曾經描述了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嘗試利用這項技術把小型太空船送到半人馬座三星系,與三星系意圖侵略地球的外星世界溝通。
這是一個近乎科幻小說,比引力波實驗更為瘋狂的計劃,米爾納本人就承認,他這輩子大概都不會看到計劃成功的一天,他只希望能有機會看到飛船出發。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會有人願意投放這麼多的資源,去實現這樣一個只在科幻小說出現的夢想?
霍金說,計劃的意義在於發揮人勇於嘗試突破環境局限的本質。就像他自己,雖受制於疾病不能移動,但由於人的智慧及科技發展,他現在能「自由地」跑到美國任何地方。速度是現在局限人類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突破了這一局限,人類就可脫離太陽系,進入全新的太空時代。
創造力成了推動力
勇於嘗試突破環境所帶來的限制,贏得新的「自由」,正是創造力的本質,沒有了這個推動力,無論多聰明的人都只會受制於環境,不能突破自己。
香港(及全世界)正在鼓勵發揮創造力,認為它是本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推動力。要鼓勵年輕人發揮創造力,不能依靠年長一輩去「教導」他們如何發揮創意,而是應該嘗試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年輕人更願意去嘗試突破環境限制,發揮自己,像朱克伯格三人一樣。
撰文:吳大琪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教研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