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與很多類似小鎮一樣,在本世紀初,日本島根縣的隱岐諸島陷入了接近崩潰的邊緣。
隱岐諸島由日本本州西面的3個小島組成。島上居民不多,主要以捕魚維生。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島上年輕人從上世紀末開始,紛紛跑到日本本土大城市謀生。
為了挽救小島,島上領導在2008年推出了「島前高校魅力化」計劃……這等計劃又對本土教育有何啟示?
到2008年,隱岐諸島的3個小島中,15歲以下的人口只餘下49人,海士町鎮(3小島其中之一)上服務諸島的唯一中學——島前高中只餘下28名學生。小島經濟面臨崩潰。為了挽救小島,島上領導在2008年推出了「島前高校魅力化」計劃,從重整教育開始,希望能提供多元化教育,把年輕人留下來,從而重整小島活力,恢復生機。
強化強項
挽救城鄉,避免國家過度城市化,是許多國家地區在全球化浪潮之下要面對的問題。「魅力化」計劃的重點,是多元化(Diversity)學習,尤其是學習有關「本土」的項目。學校的老師Keisuke Ohno對我說︰「我們的強項是漁業。總有人不想在大城市過千篇一律的都市生活,寧願在海上自由自在地當漁夫吧!我們就是要照顧這樣的人。」除了組織大量與本土職業有關的研討會、學習班之外,學校也成立一個資源中心,照顧希望在學術上發展(如上大學)的學生需要。中心現時有7個全職職員,更有數不清的義工,在當地或網上幫助學生學習和解決其他問題。
努力成果
從2008年到現在,該學校的學生從28人上升到156人。島上也發展了一系列新創企業,如海參培養場和冷凍魚保存庫等。「魅力化」計劃現在成為日本的一個發展模範——如何從全球標準化的經濟模式中找到小鎮的生存空間,避免過度都市化。
「魅力化」計劃的成功,並不容易。我曾經問Keisuke Ohno老師如何能找到這麼多義工幫助建立學校的「非一般」課程。Keisuke Ohno老師一臉倔強地說︰「我是拚了命,把我所有朋友都找來幫忙了。」拚了命的不僅是Ohno老師,在「魅力化」計劃開始前,市長山內道雄已經主動把自己薪水減掉一半,以幫助市政府渡過財政困難。市政府其他職員也紛紛仿效。
「魅力化」計劃的成功,不僅是一兩個人的功勞,是大量「拚了命」的政府官員、老師,以至當地居民的努力成果。澳洲駐日大使Bruce Miller、日本內政部部長新藤義孝都在去年訪問過這所學校,了解小島能創造這一違背世界潮流奇蹟的背後理由。
帶來啟示
香港不是偏遠小島,但跟全世界一樣,也受「全球一體化」影響,經濟、生活由大企業主導,愈來愈千篇一律。
當年輕人不能在主體教育體制中成功,就很難有所發展,因此我們也有需要發展非「主流化」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問題是我們的決策者會否願意參考隱岐諸島的例子,投放資源讓我們的年輕人走一條不同的路。
(本文為「創造奇蹟者」系列文章)
撰文:吳大琪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教研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