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我最近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是一場外國商業領袖、學者、前政策制定者和中國高級官員的年度聚會,而今年的會議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以實體方式舉辦,也為西方觀察員提供了與包括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內的中國新領導層會面的機會。
這次活動也為李強提供了上任以來首次與外國代表接觸的契機。雖然人們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命親信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位存在諸多議論,但我們與李強和其他中國高級官員的對談,則獲得了他們政策和領導風格的更細緻觀感。
李強笑話隱含警告
李強在3月成為總理之前任上海市委書記。作為經濟改革者和私營企業的倡導者,他在說服特斯拉在該市興建超級工廠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執行了習近平的嚴格新冠清零政策,並監督實施了對上海的兩個月封鎖。
幸運的是他的忠誠得到了回報,也並未淪為這一具爭議政策的替罪羔羊。他與習近平的密切關係使之能夠說服國家主席在該政策被證明不可持續之後當即撤銷了清零限制。在與我們的會晤中,李強重申了中國對「改革開放」的承諾,同時其他中國領導人也傳達了這一訊息。
李強的非凡機智與前總理李克強更為老成持重的舉止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們早些年在後者擔任總理時有過會面。在此次會面中李強讓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開懷大笑,把後者的愉快心情歸功於訪問北京一家蘋果商店時受到眾人鼓掌歡迎的網絡爆紅視頻。他甚至拿美國立法者反覆刁難TikTok公司CEO周受資的視頻開玩笑──這段視頻在那周也四處傳開了。他指出這位慘遭圍攻的TikTok高層與庫克的不同之處在於國會聽證會上毫無笑容。李強的笑話隱含着一個警告,那就是儘管中國依然歡迎美國企業,但倘若本國企業和利益在美國遭到苛刻對待,中國政府也是會採取強硬手段的。
李強體現了當前中國對美國的態度。儘管中國的高級經濟政策制定者們時常談論改革開放,但中國的政策依然會將安全和控制置於其上。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在本次論壇的講話中採取了鷹派立場。暗中將矛頭指向美國的他警告,西方與會者說雖然中國希望維持一個開放的全球貿易體制,但會對任何試圖將其拖入新冷戰的行徑作出強而有力回應。
在最近一次演講中,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試圖緩解美國正嘗試「遏制」中國崛起並與之經濟脫鈎的憂慮。她澄清美國最近限制對華貿易的行動是基於國家安全考慮,而不是為了阻礙中國的經濟增長。
美大選添台海危機
但是當美國據報計劃對中國在美投資和美國在華投資施加諸多影響深遠的限制時,勸說中國就變得困難重重。迄今為止中國官員並不接受耶倫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建立對話而做出的努力,即如何最大限度地開展合作,減少對抗領域,以及管理兩個大國不斷升級的戰略競爭和對抗。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也發表了類似的務實講話,她認為歐洲應該「專注與中國的去風險化而非脫鈎」,但也強調了中國政策對歐洲和西方構成威脅的許多方面。她的講話內容在北京並不受重視,在4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共同訪華時甚至遭到了冷落,而立場更為包容的馬克龍則受到了紅地氈式的歡迎。
中國當前正試圖在歐盟和美國之間製造隔閡。鑑於歐盟企業在華擁有重大利益,許多歐洲CEO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相比之下美國商界領袖的出席人數相當有限。馬克龍在4月訪華期間發表了一些有爭議的言論──特別是說歐洲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表明這一努力或許已經取得了成效。但隨後發布的七國集團公報重申了西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並譴責了中國對該島的政策,而中國對俄羅斯野蠻入侵烏克蘭的默許可能會阻止歐洲屈服於魅力攻勢。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加上中國對美國試圖遏制其經濟增長的疑慮將阻礙建立信任和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努力。由於民主共和兩黨都爭相希望被視為對華強硬,中美冷戰可能會加劇,增加了最終在台灣問題上爆發熱戰的風險。
儘管美國官員努力為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劃定範圍,而中國官員堅稱對經濟脫鈎沒有興趣,但合作的前景看似漸行漸遠。分裂和脫鈎正在成為新常態,兩國仍處於一條碰撞軌跡上,而現行「地緣政治衰退」的危險深化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榮譽教授,Atlas Capital Team投資資金首席經濟學家,著有《巨型威脅:危及我們未來的十大危險趨勢及其生存之道》。
Copyright : Project Syndicate, 2023.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重塑區議會凸現政府角色 |
上一篇: | 記協換主席求存? FCC模式尋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