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大家都有留意,香港的冬天愈來愈「暖」。資料也和我們的感受一致,2020年立冬(11月7日)錄得最高氣溫30.2度,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立冬。2018年和2019年冬季也是最暖的冬季,不知紀錄是否還會被刷新。這些點滴變化,無法不令人擔心全球暖化的問題,也時刻警醒着我們:如果繼續無節制地利用地球資源,最後全人類也要承受後果。
聯合國報告指出,要實現1.5℃的溫控目標,現階段各國的減排努力是失敗的。根據當前《巴黎協定》的減排承諾,全球截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預計為5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幾乎是目標水平的2倍。在承諾、政策和行動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在2020至2030年間每年減少7.6%的碳排放量。世界需要把整體的減排承諾增加5倍。
中國力爭2060年前碳中和
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大國,中國也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碳排放國。但若以人均碳排放量來看,中國是美國的一半。然而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經濟社會發展、能源消費不斷增加,碳排放不斷增長,減排壓力十分大。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的講話,彰顯了擔當和決心,也表明如果我們可以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將減少對外國石化能源的依賴,實現更安全的能源結構。聯合國報告中,對中國的努力作出肯定:在現行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相關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大灣區發展的重點。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確立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的轉型為減排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目前中國碳排放量的增長已經放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2021年和「十四五」期間降碳目標,其中,2021年,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作為「雙碳」目標提出後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由目前的15.9%提高至20%左右,包括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發展節奏,推進以電代煤。隨技術提升不斷提高,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變得愈來愈有吸引力,不需要政府補貼也能獲得合理利潤。
智慧城市建設潛力巨大
挪威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領導者,確保到2025年底售出的每輛新乘用車和廂式貨車都是零排放汽車。2020年挪威電動汽車銷售創紀錄,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42%增長到2020年的54%;如果將混合動力汽車包括在內,2020年電動汽車的份額達到83%。英國在2020年11月表示,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僅使用石化燃料的新車,比原計劃提前了5年。
2020年10月中國國務院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增長點。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共交通、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中國也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導者,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為核心的新基建,成為企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
港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香港也正在致力建造可持續發展的將來,香港和內地也於2017年簽訂《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進一步加強在環保產業領域的合作。相信在綠色科技領域,香港大有可為。期待香港政府進一步協助綠色可持續發展項目︰在政策上支持本地綠色公司,例如更多使用本地的產品。牽頭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除了提供資金以外,也協助他們制定適合且長遠的成長策略。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務必要依託大灣區和內地的優勢與市場,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
同時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也就是必須產學研結合,要讓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解決人們的實際需求,改善生活,改變未來。繼續通過一些競賽選拔物色一些有潛力的項目,好的商業想法,政府和企業加大贊助支援,並提供相應的硬體(如辦公地點)、軟體(如創業培訓、網絡)支援,鼓勵有想法、有行動力的年輕人創出一份事業,支持綠色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容「私隱」蔭蔽虐殺幼童 |
上一篇: | 中美火併 與香港無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