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14日

歐陽檉 文化論政

不要說「敵人」 試着說「蟑螂」?

面對香港當前的困局,一眾專業的從政者和官員顯得束手無策。相反,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警署警長林志偉的統治意志彷彿更為高漲,他的說話比起政府總部的公布更能預示下一步的措施,坊間稱他為「林大總統」,也不為過。

他的署名信提到「蟑螂」,然後街上警員就開始叫市民做「曱甴」;他促請警隊管理層「立即重新檢視現時以驅散為主的行動策略及武力使用方案」,警員便濫捕和開槍;甚至他說「沒有任何強而有力的措施和支援配合」,政府就用了《緊急法》立《禁蒙面法》。警察狂暴的背後,香港人發覺自己以往並沒有好好認識警政,全面了解香港警察的歷史和性質。

警暴揭露暗黑港情

警察本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傳統滅罪是不起眼的工作,面對暗黑社會邊緣,亦因此要用上各種兵不厭詐、喬裝等手法(deception)。香港獨特的文化,有幾十年令平凡香港市民自覺是「服務使用者」,夢工場和公仔箱中的警察故事也深入民心。這些是警察累積下來龐大的形象和警民關係資產。警民有合作關係,於是社會才能把犯罪收埋枱底,大家out of sight。

不過,自從6月以來,我們驚覺警察的槍口可以指向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等。平日行街,變成了防暴眼中的敵人,動輒被蒙面如賊的警察挑釁和惡言相向,拉埋一邊stop and seach、吸催淚煙成為了香港人的新共同記憶。警民關係毀於一旦,警察種種對付罪犯的陋習,還有其極為強大的潛在政治角色亦暴露在陽光之下。

香港警察比起其他一般城市的警隊複雜得多。從港英到特區,警隊在設計上已累積成為可以隨時作出政治鎮壓的半軍事化武裝組織。2014年時「速龍小隊」初登場,速戰速決,主要在特定地點。如今防暴遍布全港,市民才見識到警察的確可以瞬間轉做「軍事模式」。然後,他們不能指明說香港市民是「敵人」,所以學歷高的警隊高層會得體地說「所有犯法的人都是對立的」,但落到有牌爛仔的口中,就變成「曱甴」了。

警隊的不透明,令社會傳說連連,包括警隊已混入武警或解放軍等。我始終認為,一個現役武警和解放軍換衫變做防暴未免太過戲劇性,但正如香港警察九七前也受英國影響一樣,現在去大陸「反恐」交流,加上中式鎮壓的訓練,把警察軍人化,根本已不是秘密。警察催淚彈有中(國製)有西(美國製),更是一個具體呈現。當然,有多少在大陸受過武裝部隊訓練的人,近年已循合法途徑移民加入警隊,市民也難以知曉。

員佐級頭目近乎奪權

特區文官之首張建宗先生,普通市民看來言詞極為謹慎:間接為7.21道歉、以「電光火石間難以完全按規則行事」為警察辯護等,但員佐級協會竟以下犯上,一度「最嚴厲譴責」張建宗,令香港市民不寒而慄。如果遠在北京的港澳辦說「已聞到恐怖的氣息」,在地的香港人則已聞到極權警察國家的氣息。即使政府在《逃犯條例》徹底輸了,也萬萬不能把管治意志留空給警隊。翻看警廉衝突後的歷史,港英當局對員佐級警察成立組織其實很有保留。時至今日,政府應該認真思考解散員佐級協會,彰顯民官管治的意志,有助和市民距離拉近一大步,重啟對話。

此外,獨立調查、特赦、政改等其實都是十分務實的主張。監警會國際專家小組亦認為監警會的權力及調查能力不足以應付近期事件的規模,建議下一步由獨立機構深入調查。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68.8%市民支持大規模重組警隊,51.5%受訪者對警隊的信任度為0分,警民關係已經過了point of no return(似是張翔教授的口頭禪)。警隊不可能不改革而重新獲得市民信任,改革警隊是認真的問題,不是口號。

除了警政,港人臨急抱佛腳補課的,還有北愛爾蘭的the troubles,當中情況有大同亦有大異。催淚彈和水炮已經證實只會令人民更團結。當然北愛有源遠流長的移民殖民因素,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造成的族群分界,但其實細看也是選舉制度令少數親英(Unionlist)議員可以長期壟斷選舉結果。出路漫長, 但政治議程、選舉改革、檢討警隊也是同步發生。香港雖在世界上只是一點,但仍然是當今國際金融中的一個主要環節,香港出事,可能比雷曼兄弟更大鑊。

北愛與港大同大異

世界學術上的警政研究從未中斷,香港的確有需要急起直追。有一本書,開宗明義叫Police State(Brian Chapman著;1970年)年份雖舊,但仍然有很大的啟發,值得一讀,尤其是今天世界已走到考驗二次大戰後建立的社會國際秩序的時候。作者結尾的其中一句是:「當抱負成為灰燼,就是警察國家瓜熟蒂落之時」。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教育界有很強烈的共識,堅守崗位,即使學生們做的事,有時也「不理想、不完美、有改進的空間」,但教育界絕對不會幫警察做警察監視學生,為了所謂「止暴制亂」,而去撲熄學生本來擁有的全面人性和希望。大學講師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