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1日

歐陽檉 文化論政

港府引入闢謠政治容易愈闢愈謠

自去年6月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警隊功能由「為市民提供五星級服務」為主的民警和社區警察變成「忠誠勇毅」為政權鎮壓市民為主的半軍事化武裝力量,將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重組後幾十年來建立的專業形象毀於一旦。雖然我們仍然見到中層探員有效偵破多宗爆竊等日常罪案,但防暴警察卻將本來靠惡粗暴對付罪犯的違規陋習應用於一般市民,甚至在老牌有公信力的傳媒記者身上,走上成為過街老鼠的不歸之路。

進退失據闢謠變罵街

本來,在2015年,警察為修補雨傘後的警民關係,開設Facebook Page,製作貼近潮流和親民的短片,例如提醒大家要扣好安全帶之類,一度深入民心。但自反修例運動後,這個由PPRB把關的page 亦隨之而防暴化,對警方形象不利的流言咬牙切齒,變成以所謂「闢謠」為己任,向市民罵街的小喇叭,動輒扣上「妖言惑眾」「居心叵測」「添煩添亂」等帽子,一般市民於是對它棄如敝履。

員佐級警察頭目多次公開恫嚇政府文官單靠警隊鎮壓「孤掌難鳴」,政府新聞署後來也在本來已有的「政府新聞網」上架床疊屋,煞有介事地另設「添馬台」Facebook Page,專門「反駁」「偏頗、不公道、不負責任,甚至別有用心」的言論。在影片製作上特地請得幾位相貌端正專業的主播坐鎮,但製圖和文字內容質素則比較參差不齊,是否能守住基本的得體,還需拭目以待。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自古以來人類也喜歡講是非八卦。一方面在一個群體之中,哪些人可信、不可信,對自己的生活和生存往往是十分珍貴的情報;另一方面,在未有科學、普及教育和大眾傳播媒介之前,流言蜚語其實只是大家共同討論和認識一件事情的必要過程而已。但在今天的現代香港市民為什麼復古「愛流言」?

學術上,早在2009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胡泳副教授在《傳播與社會學刊》發表的「謠言作為一種社會抗議」一文中已經清楚總結了在三種情況下謠言會獲得豐厚土壤:「一、在一種社會秩序中,訊息被當局嚴密控制,謠言就會非常激烈;二、當發生的事件威脅了正常生活的理解基礎的時候,謠言會不脛而走;三、假如對一個人有力地的共同行動的推動受到阻遏,謠言也會生出來。」

在香港,雖然政府在與時並進的 open data 上不如其他國家,但民間商業媒體一向相對百花齊放,基本上毋須跟從政府的「主旋律」,除了很邊緣化的議題外,主流新聞尚算「寡頭壟斷」而非一言堂,因此對謠言的渴求,我們一直都未能充分感受得到。在大陸,習近平上台後,則對網上言論採取愈趨嚴厲的控制,回到有殺錯無放過的程度:也因為這樣「武漢造謠八君子」,包括日前身故的李文亮醫生的遭遇,近日在冠狀病毒肆虐的大陸激起了千重浪,目前後果仍然難以估計。

勿讓港式闢謠政治萌芽

反觀香港,林鄭政府對「闢謠」的追捧卻有與日俱增的跡象;和香港本來的用語「澄清」不同,後者主要是提供事實,消除誤會。但「闢謠」的重點在於假設言者的「動機」,是一種「誅心之論」,要動員「更高級的武力」去打擊消滅。似乎滋長自警隊的野蠻,又反過來和林鄭的「好打得」契合。君不見近日來林鄭特首在記者會上,一開始當大家熱切期待最新疫情消息和策略的時候,總是要先聽她要反駁這樣那樣。各位心急如焚的家庭觀眾多數毫無興趣,只希望睇live 也可以有skip 制。

政府吹捧闢謠政治也滋生另一個問題,就是眾多「流言」之中,有些固然是十分愚昧和浪費時間的,不過另一些卻是不完全準確,但非空穴來風,而又沒有辦法從官方獲得的資訊。近日警察在Facebook 上製圖炫耀拘捕了一名在社交媒體上說「有多名員工發燒及請病假」的商場保安員。我請問如果由幾個警察私下討論一下就有權決定訊息是否真確,和動機是「試圖誇大疫情」那麼複雜的事實——警察何時變成了真理部?

科層架構美德應予維護

以恐懼去達到統治在現代標準是不及格的,現代的管治是要有效動員民間創意。的確當今世界發展一日千里,面對世界後工業化,資訊和 AI 日趨主導的社會,我們期望有可以「跳出框框」的領袖和政治家,但公務員體系的官僚科層制度(bureaucracy) 也有它的本身的好處:公事公辦,由數據話事,不加入個人榮辱——這些絕對不宜隨便拋諸腦後。科層政府可以是沉悶的,但也是沉實而穩重的。面對流言或謠言,目前的疫情下,其實政府的確應該主動尋找和照顧好孤獨和容易被遺忘忽略的弱勢社群。對於有氣有力罵的一群,只要加快公開手上的獨家數據,民間自有資訊科技高手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向對處理自身和社會問題更有利的方面。這樣,比起熱中「闢謠」,對大家都更有好處。

作者為大學講師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