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17日

鍾聞 河水集

越南恐懼中國經濟統戰

最近趁暑假到越南旅遊數天,每當越南當地人得悉筆者來自香港時,都不期然流露出同情的眼神,甚至用僅有的英文叫出「HK good, china bad」。追問之下,越南人不喜歡大陸的原因可謂錯綜複雜,既有南海主權爭議,也有歷史原因(從幾十年前的中越戰爭,到幾千年的從屬關係)。越南人普遍懷有仇視心理,既有恐懼強鄰,也有眼紅的因素。

近年,越南對於中國還新增了一個疑慮,擔心中國會否利用經濟實力來增強影響力,甚至變相控制。這種聲音從民間到官方都有。

近日,有越南學者就警告,中國常利用經貿實力作後盾,發動心理戰,脅迫及削弱周邊國家的反抗能力,企圖獨佔南海優勢。

《胡志明市法律報》新聞網日前引述學者吳永隆(Ngo Vinh Long)舉例說,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勝訴,但北京以經貿關係施壓,導致杜特爾特必須暫時擱置判決;菲律賓漁船多次被中國船隻驅逐或甚至擊沉,馬尼拉卻採取忽視的態度。

另外,柬埔寨與中國具有良好經貿合作關係,也是中方透過心理戰取得影響力的案例。

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阮成忠(Nguyen Thanh Trung)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貿易國之一,國防費用規模居於世界第二位,挾持經濟、外交和軍事實力採取心理戰,威脅相關國家,逐漸削弱對方反抗能力直到屈服。

阮成忠指出,中國具有獨佔南海的野心,與軍事作為相較,在南海實施的心理戰費用較低效果又好,因此獲得中方優先採取。

事實上,越南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造成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很謹慎,甚至經常借題發揮,令中國企業成為政府政策失誤的代罪羔羊。

最新的例子是,由中資承建的河內城市輕軌2A線(又稱吉靈——河東線),延誤多年仍未能正常營業。

這條線的建設規劃至少可追溯到1998年,中鐵六局集團2004年完成可行性研究。2011年舉行動工典禮。但在其後多年,不斷受工業意外、超支、徵地等問題困擾。列車和高架橋的設計也引起批評。

在公眾與輿論的壓力愈來愈大時,越南交通運輸部終於在8月11日拿出了至今未能運營的「12條原因」,但這些原因大多指向承擔了絕大多數建設工作的中國總承包商。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當然感到很冤屈。平心而論,中資企業為了拿下這個國家交給的任務,已經作出很多讓步。一方面,中方在技術設計、供應物資、建設安裝、人員培訓和工藝轉交等細節上對越方作出很大讓步。基本滿足了對於「技術轉讓」的需求。如果純以盈利為目標,除了中國的國企外,外國企業根本不會接這個項目。

隨着近年中國在外交政策放棄了「韜光養晦」,改採「有所作為」、「敢於亮劍」的態度,對於越南等原本對中國有懷疑的國家,更加深了恐懼。作為一個大國,在堅持立場的同時,更應學懂「身段柔軟」、「說話溫柔」,不要總是喊打喊殺,否則連正常的經貿交往都會受影響。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