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
世界衞生組織本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是非常令人振奮消息。但根據近期傳媒報道,因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仍呈現上升趨勢,加上正值流感高峰期,對防疫抗疫仍然不可掉以輕心。
各國積極總結抗疫教訓
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中國仍然要堅持預警監測、疫苗接種等必要的防控措施。香港有衞生專家表示需要繼續檢討和總結經驗。政府也回應將會「持續總結經驗,將有效的方案常規化,以做好準備未來應對新的變化和威脅」。醫學界亦認為新冠會不斷變種、大流行而變成常見疾病,比較樂觀的情況是希望毒性不會變得更加強烈與難以控制。
世事難料,社會需要密切留意新冠病毒新變化和威脅。無論是將其稱為檢討、總結經驗教訓或是調查,外國很多地方已完成了這個工作,福奇把美國防疫抗疫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總結為民眾對疫苗接受程度低,以及政黨的意見紛爭令防疫政策左右搖擺,令人無所適從。新加坡以總理辦公室之名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加坡在防疫抗疫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做得好的8個方面和有待改善的6個方面,以及學習到的經驗和教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認為如此一份客觀詳盡的報告是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實在值得借鑑。
雖然官方尚未發布總結,本港防疫抗疫與新加坡經驗有相似之處。例如,最初專家對戴口罩沒有共識,但達成一致之後市民非常合作,自動自覺戴口罩,結果證明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二便是接種疫苗,在政府呼籲以及市民配合下,本港疫苗接種率令人滿意。但漏洞也不能忽視,不方便接種疫苗的老人或者患有長期疾病的患者,是感染新冠的重災群體,老人院感染率遠遠高於其他地方。上一次大型流行疾病沙士是2003年爆發,此次新冠是2019年爆發,雖然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回來,但幫老人院舍以及其他有需要人士肯定是需要及早打好預防針。
查找不足才能有進步
另外一個需要做好準備的重要環節便是急症室。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亦提過,醫護人員不足、硬件及監測系統不足帶來嚴重後果,亟須改善,否則去年初新冠第五波時老人家在急症室失救的慘劇將會重演。
患者去世之後的殯儀服務、屍體存放等等,都是我們需要汲取教訓而要緊急補齊的短板。
政府應該為民眾負責,需要檢視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所以政府以官方身份發布的總結經驗非常必要。現在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政府可以趁此機會總結經驗教訓,得出一個類似新加坡水平的報告,讓社會參考,形成共識並配合改進,使得將來更好地防疫抗疫。而下一步如何實施,就要社會各界、市民個人和政府積極配合,本港才有機會在下一次流行病來臨時,在防疫抗疫的工作上做得更加好。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江智滙會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等到花兒也謝了 |
上一篇: | 以民為本的國際文化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