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
7月底,行政長官李家超訪問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東盟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當重要,今次訪問是與該區開展新一輪交流的好機會。身為香港商界一分子,我非常榮幸能夠隨團出訪,為加強本港與東盟經濟聯繫出一分力。
主動出擊確立區內地位
自2010年以來,東南亞的生產力迅速提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把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菲律賓這5個東盟國家的增長上調至4.6%,較全球平均水平快53%。過往,投資者在東南亞地區生產的商品只供出口外銷,現在已經可以賣給東南亞本地消費者了。
隨着中國邁向高增值方向發展,亞洲區內的供應鏈將繼續遷移,加上亞洲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儲蓄及消費有增無減,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South-South connectivity)正與日俱增。東盟地區是香港僅次於中國內地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商品貿易總額達1.3萬億港元,佔香港全球商品貿易總額的13.7%。要充分把握上述的機遇,我認為香港要進一步主動出擊。
英國倫敦於19世紀發展成為全球金融都會,支撐歐洲工業革命,而紐約則在20世紀美國成為工業強國之際躍居主導地位。在亞洲經濟冒起的同時,有需要在區內確立服務亞洲的金融樞紐。
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對全球及地區增長的預測準確無誤,那麼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當中,45%將來自亞洲的新興及發展中國家。中國貢獻舉足輕重,即使按5.2%的增長率計算,今年中國內地也將為全球貢獻近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然而,要釋放東盟的發展潛力,必須讓當地經濟接納環球資本,亦讓日益增長的亞洲儲蓄轉化為區內投資,還需要夠深、夠廣,且流動性強的金融市場,促進資金融通及提供適當的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
香港是區內金融結算中心首選城市,擁有開放且透明的資本市場,是把亞洲儲蓄轉化為區內投資的必備因素。我們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全球僅次於瑞士,而且擁有首屈一指的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也是進入內地龐大經濟和國內市場的最佳途徑。證監會最新公布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年度報告顯示,去年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3.9萬億美元,淨資金流入110億美元。期內在港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券達3300億元,按年升幅超過100%。
深耕數碼貨幣綠色債券
值得警惕的是,我們必須居安思危。要持續提升競爭力,方法之一是在各個層面上實現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隨着東盟經濟體不斷發展,我們也要提供所需的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
當前科技突飛猛進,金融服務的數碼領域不斷擴大,我們必須繼續靈活變通。數碼金融帶來的整體影響碩大無比,而香港已在兩個重要範疇搶佔先機︰代幣化(tokenisation)、央行數碼貨幣的國際化。代幣化潛力優厚,足以改寫金融市場發展,令金融服務變得更快捷、成本更低、更多人受惠。金管局今年推出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成為全球首家發行同類產品的中央銀行,滙豐作為安排行之一,感到非常自豪。
加密貨幣是近年熱話,但長遠而言,我們相信央行數碼貨幣才是推動金融服務革新的關鍵。日後央行數碼貨幣應用到國際支付時,中國將能早着先機。至於香港,由金管局牽頭,有關跨境使用央行數碼貨幣的研究,也是國際領域的先行者。有人認為,如有更多結算及儲備貨幣可供選擇,世界將因此受惠。事實上,人民幣正邁向國際化,且已在香港起步。
另一個重大機遇是綠色金融。全球要籌集數以萬億計的資金,以抵禦世界各地氣候變化的威脅,而香港早已孕育出所需的創新方案。
不過展望未來,我們在社會及金融層面上所能提供的最具價值服務,就是運用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及基礎設施,建立一個全球樞紐,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產品。香港若然要實踐使命,成為亞洲世紀的金融結算中心,就必須要擴闊視野,真正放眼於區內未來發展。
作者為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未來數月經濟崎嶇宜留神 |
上一篇: | 長息爆上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