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10日

林慧虹 宏觀遠瞻

預算案奠定香港長遠發展基礎

2023年首季還有大約半個月便結束,回望過去10周,與內地全面通關一定是市場最受落的新年禮物,而本月初當局撤銷長達900多天的口罩令,標誌着疫情告一段落,香港經濟重新出發。至於上月底公布的預算案是香港經濟發展方向的風向標,當中除了一系列幫助各行業的措施,還確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預算案為香港長遠競爭力提供清晰的路線圖,尤其是金融服務方面,例如當中提到繼續透過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內地資本市場開放,並進一步拓展本港總值35萬億港元的財富管理行業。

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全球超過七成的離岸人民幣結算,都在香港進行,要「更上一層樓」,應該拓展其他資產類別,包括用人民幣結算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以及在香港發行國債期貨。

債券市場方面,政府將繼續發行綠色債券,也更積極邀請內地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今年的新猷還有推出基礎建設債券計劃,這些措施都能夠擴大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同時,預算案着墨於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擴大現有優勢,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海洋服務行業和知識產權交易等。

強化灣區連繫 發揮優勢

至於「搶企業」方面,今年的預算案特別提到吸引外地企業遷冊香港,更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當局自去年底已接洽不少重點企業,協助他們落戶香港,我們作為金融服務業的一份子,一定會竭力提供所需的金融及專業服務。

疫情期間,廣東省製造業仍表現強勁,去年錄26%增長。其中強調通關對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的機遇,因此,香港要加倍努力,強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連繫,更好地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從綠色金融、創新科技、大灣區,到推廣創新科技和數碼基建,香港的確是機遇處處。然而,在預算案中提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面對的各種挑戰,說到底,就是需要更多人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早前在立法會提到,人才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資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能否不斷地提供充足的人才,滿足市場的需要。

這句話一語中的,說明無論哪個行業,香港一直與全球爭奪人才。香港需要將本身的優勢,更積極、「大聲地」說出來,例如「香港,你好」的宣傳計劃,要吸引全球人才的注意,讓他們不得不前來親身感受一下。預算案中還提到放寬海外投資者和企業家入境簽證的要求。

商界走多步 培養員工世界觀

各個長遠發展計劃的核心,一定是培訓本地人才:這需要由中小學開始,例如向學校增撥3億港元舉辦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到大學,例如設立為本地青年而設的金融科技暑期實習計劃。

必須留意,培訓人才不只是政府或學校的責任,商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業固然要培訓員工成為個別專業的人才,但對於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才,企業要多走一步:培養員工的世界觀。以滙豐為例,我們積極鼓勵員工有機會到不同市場學習、吸收經驗,一方面擴闊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貢獻這個國際城市。

事實上,吸引國際人才,尤其是金融科技、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行業,相關的專才考慮落戶個別城市時,往往不單是着重薪酬,更重要是這個城市的整體吸引力,包括其生活模式、與世界的連繫程度,以及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今年初上調發展中亞洲的經濟增長,由4.9%調高至5.3%,增長幅度超過美國的3倍,更超過歐羅區7倍。

內地是亞洲重要的增長引擎,大灣區則是帶動內地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香港正是處於這個充滿增長動力的地帶。

從宏觀經濟環境、自身的強項,我們有信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正不斷提升,而最新公布的預算案,則為經濟復甦奠定基礎。我期待各項相關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相信金融界及其他界別,都會攜手鞏固這個城市的國際地位。

作者為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