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
2023年一晃眼已過一半,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環球經濟活動正以接近2.5%的速度前行,儘管數字未算亮麗,但寒冬時的恐慌情緒已經過去,是否意味着市場將持續好轉,投資者可放下警惕之心?
由去年10月至今年6月中旬,環球股市若以MSCI世界指數衡量的話,經美國通脹調整後的回報率約為10%。不過,以上數據並非反映已重回「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環境,即經濟不冷不熱,有利所有主要資產的市場環境,反而挑戰將接踵而來,未來數月市場會變得崎嶇不平,投資者應格外留神。
收水孳息倒掛隱藏衰退危機
一是通脹仍然居高不下。縱使隨着能源價格下跌,整體通脹已經有所放緩,但核心通脹(撇除高度波動性的能源和食品價格)依然連續數季徘徊在4%至5%水平,遠高於央行2%的目標,加上在6月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美國當局指出在今年底前還會加息兩次,歐央行亦未有暫停加息的跡象。
二是我們預測於今年稍後時間,美國和歐洲有機會陷入經濟衰退。雖然數據反映近期經濟活動持續擴張,但各種領先指標,包括孳息曲線倒掛、貨幣供應量收縮,以及金融周期見頂等,卻符合我們對衰退的預測。以歷史數據來看,每當央行把利率提高到緊縮水平以對抗通脹時,結果總是步入衰退。縱然市場似乎認為,是次的經濟衰退會相當溫和,但我們預計,隨着價格上漲時期的結束,住宅和商業物業市場見頂,或會導致比預期更嚴重的經濟放緩情況。
最後,金融不穩定的風險仍存在。相信投資者都聽聞今年較早前倒閉或須接受救助的美國銀行及瑞士信貸,似乎都只屬個別事件。然而,這些銀行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未能適應自2021年經濟復甦以來私人市場槓桿率大幅攀升,同時利率大幅上升的情況。利率增長不僅影響銀行,也波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一再警告,非流動資產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可能會成為金融不穩定的來源。
總而言之,我們預料,今年餘下時間內,無論是利率的走向,還是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均會為投資者帶來多重挑戰。但退休投資講求長線執行及紀律性,了解市場資訊與潛在風險,並非為了尋找短炒機會,或是規避風險而調配資產,更多的是為過濾不必要的市場雜音,更具信心與理性地看待退休資產,以免作出影響長期投資成果的錯誤抉擇。
作者為安聯投資亞太區機構業務總監。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強積金及理財心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婚姻是快樂泉源嗎? |
上一篇: | 金融業擔當加強東盟合作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