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
缺乏人才並不是個別國家地區的問題,更不是近年才發生。只是在疫情過後,問題惡化,令到很多地區和各大小公司,難以有足夠人才實現鴻圖大計。
搶人才確是至關重要,美國可以成為強國數十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在二次大戰後期,成功搶奪了許多德國的科學家,繼而研發很多新科技,使國力變得強大。但只是搶,並不能全面解決人才問題。因為除了高端人才外,社會各行各業的一般前線職位,也要有足夠人手去擔任,否則亦未能正常運作。就算能搶到人才,也要有辦法留住人才,否則只會杯水車薪。
現時很多前線職位沒有足夠人手,並不是因社會上沒有人,而是在於錯配。錯配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學歷上的錯配,第二類是技能上的錯配。
學歷錯配是文化歷史問題,即是大學或副學士畢業生認為自己要做白領,要在冷氣房上班。要改變這種想法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技能上的錯配卻可以很快地解決。
倡稅務寬免吸引重投本業
疫情期間,不少行業的從業者,例如美容、理髮、旅遊等,因為所屬行業不能營業又或公司倒閉而被迫轉行。3年疫情過去,他們幾經辛苦才在新的行業站穩陣腳。他們很明白自己有多少實力,能夠安穩地工作,養家活兒已經很滿足。即使原本所屬行業向他們招手,但他們會回頭嗎?要他們踏出心理安全圈,需要給他們很大的信心和回報。
原本所屬行業願意加薪幾成,甚至一倍,以增加他們的信心嗎?財務上不太可能吧。如果由政府政策提供的信心和回報或更可行。不少人建議,提供一筆過津貼的方案,不過這只會吸引那些為拿津貼而表面轉行的從業員,不能持續。同時要認證是否符合「轉回本行」的資格,需要大量行政工作,費時失事。一個更可行的方法,是由政府提供額外薪俸稅稅務寬免,並由稅務局來認證。
試舉個例子,一名美容行業從業員於疫情期間轉任職網上零售行業,若該從業員現在轉回到美容業,只要他在未來3年依然留在美容業,這3年都可以有額外薪俸稅稅務寬免。即使從業員需要繳交的薪俸稅未必很多,但這個額外薪俸稅稅務寬免可以惠及其配偶,因此也會幫助不少。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由稅務局來認證,從業員在疫情前是否從事該行業,新工作是否都是該行業,以及從業員是否持續在該行業,稅務局能容易查到,減去大量行政工作。再者,亦避免了一些僱主串通從業員來獲得津貼。同時從業員清楚知道他要真正留在該行業,才可以持續獲得政府提供的稅務寬免,讓從業員徹底地回歸,長遠解決錯配問題。這些從業員的個人薪俸稅對於政府的整體收入,可以說微不足道,對公共財政沒大影響,卻可以解決這個錯配問題。
繼續聘請已移居IT專才
搶了人才又留不住人才,也不是辦法。各行業都缺人,而最欠缺人才的可能是資訊科技業。由於資訊科技是其中一個最沒有地域限制的行業,一套技術可以通行全球,因此人才被其他國家地區所搶的比例可能也是最高的。但離開了的人,有沒有辦法為原有公司繼續効力呢?
由於資訊科技業的特性,不少資訊科技業公司,特別是小型及蚊型公司,即使員工已前往其他國家地區,也會繼續聘請。而這個更是現時的趨勢。
我知道有些蚊型資訊科技業公司,原本得十人八人,卻在全球另外4個國家地區7個城市都有員工!這些可以被稱為蚊型跨國企業的公司,用另類方法變相留住了人才。
以一間本地公司的資源處理真正跨國企業的問題,例如要為員工處理跨國稅務問題、管理人員需要花更多資源去確保溝通有效等,是有點吃力。不過最重要是有足夠人手工作。
既然這些公司幫忙留住人才,政府是否也應該推出政策協助這些公司呢?可行方法是,只要能證明這些公司所聘請的員工,就算移居了別國仍受僱於公司,便可以獲得資助。或有專人指導怎去處理在不同地域工作的種種問題。
搶人和留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速度。各個國家地區政府都以極快的速度,推出不同政策以解決問題。哪個國家地區政策出台速度夠快,或能在這個人才戰中勝出。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儲局暫緩加息 英鎊乘勢上揚 |
上一篇: | 淺談潮流鞋履品牌興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