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
筆者最近和幾位初創企業創辦人茶敍,他們都說在自己專業範疇算是得心應手,但是到了要作出策略性的決定每每猶疑不決。他們深知對於初創企業,這些決定會影響到公司的長遠方向,因此想詢問筆者的意見。
我今次就選擇了剛剛參加的麻雀比賽做例子,希望大家也得到些啟示。
最近參加的這個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初賽設有兩輪。32位參賽者每一輪抽籤和另外3位參賽者對賽四圈。兩輪初賽累積籌碼最多的4人可進入決賽。決賽4位參賽者會重新計算籌碼,對賽四圈後擁有最多籌碼者勝出。
撇除運氣成份,參賽者面對這個遊戲規則,應該用什麼策略令自己有最大的勝出機會?如果用日常打牌的策略,例如攻守兼備,運氣好時進取,運氣差時保守等,參賽者就不太可能進入決賽。
初段爭取要最多籌碼
於初賽時,每位參賽者每一輪都只是面對另外3個對手,即使每一輪都能勝出,但如果累積籌碼不是全場最高的4位,可能同枱4位參賽者都會同時出局。因此在參賽時,在第一局便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選擇有風險惟仍然要以爭取最多的籌碼為目標的策略,而不是以防守、見步行步密食當三番、又或者有把握才進攻的策略。即使已經贏取了不少籌碼,也不可以轉為防守。
這個情景其實跟不少初創企業所面對的情況很相似。很多要做策略性決定的時刻,已經是處於臨界點需要決勝一戰的時候,不能再防守了。一些初創企業或因之前走錯誤方向,或由於市場基本因素改變,面臨決定性一刻,依然礙於已投放的資源和時間未必願意面對現實,而在業務持續萎縮下也繼續以目前的方法營運,不肯改變策略,最後的結局當然是慢慢於市場中消失。
其實,不只初創,一些大企業的負責人也曾經犯上同樣的錯誤。經典例子是柯達堅持由菲林轉型至數碼沖印,卻不願面對人們不再列印相片的現實,而最終被淘汰;又如諾基亞不理會智能手機,偏要繼續專注手提電話,讓蘋果、谷歌、三星等企業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晉級後必須趁機出擊
說回比賽,如果參賽者入到決賽,在決賽時又必定要改變策略,如果繼續使用初賽時的策略就很可能功敗垂成。因為進入決賽,遊戲規則已改變,參賽者於決賽只需要比同枱參賽者有更多籌碼便可以勝出。基於這個規則,參賽者需要為見步行步,趁機出擊。如果找到一次機會糊出一鋪高番數的牌,之後就可以專注防守,這便有很大的機會勝出。但假若糊出一鋪高番數的牌後,繼續乘勝追擊,就很可能因貪勝而倒輸。
於現實商業世界中,不少已經站穩的初創企業也犯同一錯誤,以至在需要持盈保泰的時候不好好防守,結果也就隨時將之前累積的收入一鋪清袋。
到決賽階段,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就是領先的參賽者故意協助排第三和第四的參賽者糊出低番數的牌,以阻止第二名的參賽者追上來。
現實商業世界中,企業要保持其市場領先地位,除了收購最大的對手 (但可能被反壟斷法阻撓) 的方法外,也可以協助,甚至入股一些比較小型的企業,以牽制主要對手。
當然麻雀枱跟現實商業社會不可以完全相提並論,畢竟麻雀枱上多少要靠運氣。另一位創辦人力資源業務的朋友突然加把嘴,說有一個好主意。他表示,一般初創企業沒有太多資源,像大企業般為應徵者進行多輪面試,而且請錯人的機會成本也遠較大企業高。再者,除了一些專業知識可以於應徵者的履歷和面試時考核外,應徵者的軟技巧、如何待人接物以及人品等,又都要在上班後一段時間才知悉。那麼不如乾脆在面試後,安排最後入圍的應徵者真實地打一次麻雀!這或者可以減低請錯人的機會。因為正如電影名句:人品好,牌品自然好。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多國暫停加息 金銀料受惠上揚 |
上一篇: | GLP-1糖尿藥成熱門投資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