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經過多年發展,人工智能(AI)的應用在不同商業範疇已相當普及。同時人工智能也由數據學習從而解決問題,慢慢進化成能夠專業創作,以及突破人類固有模式來設計新概念的產品。例子包括由人工智能編寫電腦代碼、創造及控制工廠生產流程及方程式,甚至創作產品外觀、藝術作品。
美否定擁版權 英提法改諮詢
每次當有全新科技出現,法律在大規模應用前期階段通常都會追不上,所有適用於上一代科技的監管都不能有效地監管全新科技,但法律總有一天會追上。在剛過去的6月,一位人工智能科學家入禀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控告美國版權局及其局長於2月處理一個版權註冊時作出不合法的反對決定。這個版權所牽涉的作品是由該名科學家發明的人工智能系統所創作出來,而整個創作過程並沒有人類的參與。美國版權局反對該版權註冊的原因,是因為人工智能並不能擁有版權。
同樣在今年6月,英國政府提出就有關人工智能的創作應否獲得版權及專利的保護,進行法律改革諮詢。當地法例現同時為人類的創作和人工智能的創作提供版權保護,分別只在於人類創作的保護期有70年,而人工智能創作的保護期只有50年。但在專利權方面,人工智能的創作卻不被保護。英國上訴法院於2021年裁定,人工智能不可以成為發明人。
這些官司和法律改革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商業機構的策略會有深遠影響。從商業角度的考慮,人工智能的創作需要獲得知識產權的保護,才能健康地發展,而商業機構也可以制定較長遠的科技應用策略。
公共財產惹抄襲 打擊原創
如果一間商業機構,例如一間化工廠,使用了一套人工智能平台軟件,該人工智能透過學習該工廠過往生產時的數據,繼而發明了一個創新方程式,使到化工廠可以生產一些新產品及有更高的生產效率。如果該創新方程式不能獲得知識產權的保護,會有什麼後果?該創新方程式可能因為沒有保護,會即時成為公共財產。其他同行業的商業機構得悉後,可以合法地將該創新方程式抄襲及應用在自己的化工廠,把原本透過人工智能發明創新方程式商業機構的優勢,即時抵消。這個情況的出現會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
透過人工智能發明創新方程式的商業機構所付出的資源,包括使用人工智能平台軟件的費用,收集生產數據並組合從而讓人工智能學習的資源,以及在真正使用創新方程式前測試的資源等,都會付諸流水,由於基於創新方程式的商業優勢已不復存在。沒有商業機構會再願意投資及使用人工智能,去改善業務或創新產品。建立人工智能平台軟件供其他商業機構使用的開發商,也會面對生意下滑的問題。
另外,如果法律對使用科技的懲罰和獎勵並不對稱,那麼對科技用家並不公平,也設立了雙重標準。由人工智能操控的全自動無人駕駛車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全球各國也積極為無人駕駛車的時代立法。立法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如果無人駕駛車發生了意外,會由生產無人駕駛車及人工智能的商業機構負責,並不會因為意外是人工智能所導致,不需任何人或商業機構等法律實體負責。
依據商業機構因為使用人工智能導致無人駕駛車意外,而需要負上刑責的立法邏輯,商業機構透過使用人工智能來發明新事物,也應該獲得相應的保障,否則便是雙重標準。只有懲罰而沒有獎勵並不是理想的商業法例,也不會帶來良好的營商環境。
汰舊立新 人類才有出路
不少意見認為如果人工智能的創作能夠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很大可能會打擊人類進行創作和發明。這種意見在歷史上的數次工業革命中都曾經出現。無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力,以至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很多人都認為這些新事物會打擊人類的生計,因此應該立法阻止其大規模使用。
但歷史事實證明,只要新事物確實能夠使到人類有更美好的生活,新事物始終會取代舊事物,人類也會找到其他的新工作。既然人工智能有足夠潛力做到創作和發明的工作,甚至比人類有更好的表現,那麼其實沒有原因要刻意去打擊使用人工智能創作。
相信不久將來,各國都會為人工智能的創作應否獲得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立法。這方面的法例將會對全球不同行業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和改變。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鐘表業總會 第41屆董事會就職典禮 |
上一篇: | 看指標判斷嚴重熊市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