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隨着內地人口老齡化加劇,對創新藥物需求將愈來愈大,加上中美關係緊張,中國於生物製藥領域有國產替代空間,醫藥創新主題的基金值得留意。
在生物製藥發展方面,中國近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第二大藥品和醫療器械消費市場,以及重要的藥品研發服務貿易出口國。
內地人口老齡化,增加對醫藥支出的負擔。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預計到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國策支持藥企擴大投入
正因內地人口老齡化加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將隨之上升,增加對相關藥物的需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23年,內地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將達3168.1億元(人民幣.下同),2018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5%。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當局受理審批生物製藥新藥數量,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年達到400個,比2019年的208個增加近1倍【圖1】,顯示內地生物製藥市場需求龐大。
新藥不斷研發,帶動相關支出迅速上升。數據顯示,內地藥企研發支出在2010至2020年間,年複合增長率達31.5%,2020年藥企研發支出接近690億元,比2019年的約530億元增長三成【圖2】,保持高速增長。
政策支持相關產業發展,據內地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今年5月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生物經濟總量佔內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升,年營業收入在百億元以上企業數量顯著增加。此外,生物產業研發投入力度提高,生物技術市場交易更加活躍,審評審批、市場准入、產品定價、市場監管、產權保護等機制改革持續深入。
中美角力加速生科發展
美國與中國展開科技角力,美國在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發雖擁有領先地位,但對中國先進生物製藥基礎設施存在依賴,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9月更簽署行政命令,旨在擴大美國生物製藥的製造工業,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尤其避免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技術。在中美關係緊張下,中國無可避免要在生物製藥領域推行國產替代,將帶動內地生物科技的發展。
如果對中國醫藥創新發展的投資機會有興趣,可留意南方東英中國醫療健康革新指數ETF(03174),該ETF追蹤Solactive中國醫療健康革新指數的表現,主要投資於醫療健康創科領域(包括生物科技及生物製藥等)相關的港股。
其投資組合目前首三大持股包括京東健康(06618)、藥明康德(02359)及石藥集團(01093),分別佔組合比重9.58%、7.42%及7.4%。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智能食物標籤 減錯誤服用風險 |
上一篇: | 港股波幅擴大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