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
過去6個月,美國廣義貨幣增長率的異常加速,從2018年底的按年增2%,升至今年6月及7月按年增21%的歷史高位。我認為值得參考美國曾於1970年至1975年之間發生類似的廣義貨幣增長率加速,以探討現時貨幣的迅速增長,將對未來美國資產價值、利率、經濟及通脹產生的影響。
在1950年至2020年第一季整個時期內,貨幣與資產價格之間一直保持顯著緊密相關。儘管其中部分時期廣義貨幣與資產總值的表現脫鈎,但其時正值2000年科網泡沫及2008/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等重大波動時期。當時投資組合突然重新調整,造成股票及債券價格發生重大變動。但長期而言,廣義貨幣與資產價值之間的關係保持穩定,標準差較低。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衰退對經濟造成破壞,並導致失業率大升,惟自標準普爾500指數於2020年3月23日觸底以來,已反彈近50%。市場人士認為,股價一直上漲是因為實質收益率下降,但同樣(或更有可能)是因為貨幣增長加速。從概念上而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包括廣義貨幣增長率),當股票的潛在回報(參照盈利收益率,即市盈率的倒數)高於債券或現金的回報率或收益率時,投資者更傾向於持有股票。我們使用標準普爾500指數盈利收益率(過去10年的平均收益率)與「現金」收益率(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息差,來說明這個概念。
盈利收益率高吸引資金
倘該盈利收益率息差為正,相對於現金或債券,投資者將更偏好股票,因此應可推動股票上漲。1970年10月至1972年11月之間就是如此,從而刺激股市走向牛市。儘管1972年底息差變為負值,但股票仍保持上漲,直至1973年1月貨幣增長開始放緩。同樣,自1974年10月利率下降開始,股市估值大幅下滑(因此盈利收益率上漲),股票再次恢復上行,並且於接下來一年(1975年)及之後一直保持強勁漲勢。
若股票盈利收益率與現金收益率之間的息差拓闊,理性投資者將更加偏好持有股票,反之亦然。儘管利率及收益率息差並非資產配置的唯一標準,但構成了理性投資框架的一個重要部分。而現時2020年的盈利收益率為4.4%,遠遠超出存款利率,因此投資者購買股票屬合理行為。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病毒將對未來的資產配置產生重要影響,但標準普爾500指數於3月23日觸底至8月31日期間仍顯著上漲56%。同期,美國國庫券孳息率亦有所下降,10年期孳息率從2020年初的1.91厘,降至2020年8月31日的0.69厘。這或是由於廣義貨幣激增所致,且直到風險情緒出現重大變動前,孳息率可能一直保持低企。
隨着通脹預期攀升,以及零息環境下市場對安全資產的需求驟減,貴金屬價格已漲至罕見水平。同樣,廣義貨幣增長加速,加上現金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導致美元疫情危機期間下挫逾10%。這些資產價格變動與我們的總體框架及1970至1975年商業周期案例保持一致。
須留意通脹走勢
美國貨幣政策處於10年來最寬鬆水平,現時債券及股市走勢正好反映了這一事實。對於最優資產配置而言,觀察已發展經濟體的廣義貨幣增長加速無疑變得有意義,因長期的廣義貨幣增長過後(一般是18至36個月)通常將迎來強勁的通脹。倘若貨幣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仍保持現時極為寬鬆的水平,儘管失業率高企,美國仍極有可能於未來2至3年迎來高通脹。現時無法預測通脹何時會達到峰值,這將取決於廣義貨幣的累計增長。
作者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首席經濟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企業疫市套現百態 |
上一篇: | 美大選擾攘 防風險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