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4日

陳承冲 行業微觀

中國AI及機械人市場龐大

中國作為以銷量計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市場,以及湧現了大批創新企業的人工智能(AI)大國,其人工智能和機械人領域,正面臨政策大力支持和資本大舉投入的黃金時期。在經濟轉型和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的形勢下,中國正經歷一個從「人口紅利」向「機械人紅利」轉變的過程,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必將湧現出巨大的投資機會。

人口老齡化衍生商機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5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由目前水平翻倍至3.66億人,佔人口比重為26%。屆時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升至47.6歲,高於歐洲和美國。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目的在於賦予機器會聽、會說、會寫、會行動的能力。這一概念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首次提出後,經歷幾次大的突破性發展,由最初的非智能對話機械人,到八九十年代的語音識別系統,再到最近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

中國政府早於2015年就在其《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着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2017年,國務院又專門就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作出規劃,目標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機械人則是人工智能領域諸多應用中很重要的一種。工業機械人不僅可彌補勞動人口下降帶來的缺口,而且可把人們從簡單地重複勞動、重體力勞動,以及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

國際機械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械人銷量達15.4萬台,佔全球比重達36%,但工業機械人密度卻仍明顯低於其他製造強國。

2018年,中國工業機械人密度為每一萬人有140台,遠遠落後於排名全球第一的新加坡(831台/萬人),緊接着為南韓(774台/萬人)、德國(338台/萬人)及日本(327台/萬人)。

技術升級回本期縮短

但中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業界的大力投資,正改變這種局面。受惠於技術持續升級和雲端運算服務的更廣泛使用,工業機械人的成本過去幾年大幅下降,讓愈來愈多行業開始採用機械人。高盛2020年估算,中國工廠機械人的回本期將由2009年的6.5年,縮短至2021年的0.7年。

人工智能和機械人作為政府今年以來不斷強調的「新基建」七大板塊中的重要領域之一,將與5G、大數據等技術結合,帶動諸多行業快速發展,為很多領域的數碼化、智能化轉型奠定基礎。這也為發掘相關領域投資機會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作者為未來資產環球投資Global X ETF產品專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探索ETF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