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
近月來每天打開電視,都是報道昨夜何處有暴亂,誰又打了誰了。違法亂紀者好像最受歡迎,循規蹈矩者好像羞得不想見人。復有傷及多少人及拘留了多少人的報道。天天如是,已成常態。
沸沸騰騰了這個多月,社會上普遍人心都傾向於「玩夠了吧」的質疑?認為自己有底氣的,應理直氣壯攤開來講。涉事團體等應已感覺到談判的時候已至。但是如何展開談判?恐怕大家都大費思量。
首先誰是涉事團體?有沒有一份complete的list?有份參與的或在報章提及過的都算進去,豈非好唔得閒?今日的年輕人多數是即興而來,不想長期掛出一個面孔來見人。故以口罩示人者可以從容地每天一個樣。但若不能找出誰是團體的owner,又如何去談判?
班子的組成必然是跨階層的。但由哪個階層起至哪個為止,人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立法會議員當然可以有份,為必然之成員。若是全體議員中選一撮人出來為代表,又將如何把選人的規矩定得為大多數人接受?需知「代表性」所含何義,真是講到天光也未有結論。
不可不知,當日選某君為入立法會之議員,並不表示此君也是必然可以當上非立法會身份出任的代表。任命不同,重選一次也屬天經地義。
商會和工會,當然也是兩大支柱。社會的Governance豈可缺少了他們?其他專業者包括政府人員等又如何為他們在此中留位?
粗略而言,把選舉特區首長委員會的一千二百個代表套過來用也可以是一個辦法。但是,於事前事後的選舉事宜及選舉本身所費的工夫套進去,其成本費用也極為令人吃驚。
恐怕最後還是由政府出面經商議後來定,或由一個政府主導的機構來個面面俱圓的處理。但筆者認為這只是說說容易,實際做起來也極不討好!以今天的官民關係及各界對此類話題的expectation,哪個官員願意擺自己上去?
目前最苦惱的應是政府高官。上頭有上頭的大柯打,市民有市民的小柯打,所涉各事均需立刻解決。夾在中間的還有兩級議會的應畀面的不大也不小的柯打。很快又有選舉了。政府應承的未完成工程將成為政客們日夜追討的subject。
國務院官員的訊息傳達也未有如事前所傳的那樣辣,可暫堪告慰一下。如果真如事前所云的軍隊入城,進入緊急狀態,宵禁等為選項,不說香港無此經驗,就算把過往幾十年前的英人治下的經驗取出來用,也很難處理好今天世界裏這些沾染了外力,有內外交攻其道,有恃無恐,且在特定報章上顯露出來的無盡無底的持撐之力,像是用之不竭。現在不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大力提倡注意AML(即洗黑錢),禁止其作惡嗎?怎可見到可疑事,卻又視如不見?
設調查委員會似是唯一選項
今日的香港,有人說要為了將來的好日子,捱之可也,當年六四之役不是捱過去了嗎?但是今天要承諾捱世界者是一班「吃喝玩樂,視如必然」的人,他們捱得住麼?香港人的財富,與30年前比已難比較。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更是艱難。
「堅決支持香港政府依法施政」是必須的。否則進入無政府狀態,你以為這更容易捱?也真有一小撮人,以為無政府狀態就是冇王管,老子喜歡做乜都得。但此時無權威者鎮住,無令人可予尊重的法治之基制,人人為怕蝕底,無法無天,也即是進入了誰拳頭大誰話事之境,一般市民是覺得易捱還是難捱?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似是無可選擇的選項了。但由誰作為周旋其中的市民代表,豈是三言兩語可以傾掂?幸有國務院壯膽,又有本地各界人士的支持,政府應邁開大步向前,勿再步步為營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科技創新及行業變化的投資機會 |
上一篇: | 香港從來都靠「外部經濟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