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怎樣才配稱為「有識之士」呢 ?就是當全城人都分為兩派,或更多派別時,你懂得退後並靜下來,重組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因果關係而確立一個說法,並將之溝通交流傳播,希望將來的人類不會重蹈覆轍。更高一個層次是,把類近事件,先混和後分解,再混和再分解,找出中間的規律,鑄造成為法則,讓人類共享,令文明推進一步。
一步到尾方良藥
大承諮詢在2004年開辦第一個學院以外主導的CEO首席執行長班,業經15年,當時的學員到今天,不是位極人臣,就是已經退休了!其實這個不盡是CEO班,實際就是「企主班」,但企主/金主這些頭銜,當時仍未流行。這課程對準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當機構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可以循什麼方向追溯源頭再行解決,並且要超越美式管理或治理高度?當時無論什麼高手,若使用美式工具,始終無法解決華人企業最上層問題甚至家族問題,而這些困難亦不是華人獨有,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都有類似問題。美式商學似乎只能夠解決「士大夫」問題,無法解決「王公貴胄」問題。美國並非沒有王公貴胄,甘迺迪家族/布殊家族都是美式「王公貴胄」,但他們的治家管企秘訣似乎只是口耳相傳,並沒有公開,亦沒有系統化的文獻;而所謂「家族辦公室學」,只不過是新瓶舊酒的投資學,屬低級貨,並未接觸到及解決頂層核心困局。
於是筆者就開發了一個由簡入繁的四層系統,名為「治理四P」。精良的系統設計一定要夠宇宙化,理想是放諸四海皆準,更理想是放諸宇宙皆準!此系統的應用範圍,本來是針對公司治理/組織治理,四個P逆序(自下以上)︰第四級是Policing(警備),第三級是Policy(政策),第二級是Philosophy(哲學),最頂一級是Power(權力)。所謂Policing警備不一定指穿制服的警察,而是一種監察力,大家最容易明白的就是工廠管工或品管員,他們負責Policing產品素質,品管人員可鬆可緊,視乎公司的Policy而定;趕交貨時,品管必定鬆,但買家嚴格執行罰則時,為免遭天文數字罰款,一定執得很緊,這就是Policy鬆緊。一般人說組織跟着某種風向走,是比較通俗的說法,要說成組織當時的Philosophy取向就更形精采。例如地產代理,一般是採取「大小通吃」的Philosophy,由豪宅以至納米樓、新舊租賣,來者不拒;但反過來私人銀行就不同了,淨值者財富未達到某個水平絕對不碰,可以說它們的Philosophy是寧缺毋濫。以上規限可以改變嗎?當然可以,只要掌Power者推翻規限,遊戲規則可以馬上改變!所以什麼Premium頂級客戶,就是掌權者改變遊戲規則後接受的次高淨值客戶。
商用四P
這個學術模型,本來用於解決商業機構停滯不前,使用方法是假設某上市公司在前一兩年宣布向「某方向」進發,「某方向」基本是有空間及有利可圖的,但一兩年後完全見不到端倪,於是股票分析員可以看看它的Policy有沒有錯誤,最常見的Policy錯誤是用錯人;若發覺Policy沒有錯,就向下看看是否Policing出問題,你把Policing換成「執行力」或「監察力」亦無不可;若第三、第四層次都沒有出錯,就要掉轉槍頭向上看。一般人老是喜歡月旦組織在上者︰腦子是否出問題,或者攻擊某人是什麼學校或學派教出來的笨蛋,其實是攻擊他的Philosophy出問題,在商業上,看對了某個市場,但自恃有運營經驗,或者完全不懂收購,靠自行建立打入市場,三年無成,已幾乎肯定是死局;又或者反過來,明明在人力市場招聘,然後建立業務單位就可以了,偏偏又走去收購,這都是Philosophy錯誤;但再上一個層次,如果當權者是「自行建立派」或「收購派」的死忠,不輕易移動,就是要搞Power重新分布,或進一步搞權鬥,才能改變這個企業或組織的命格。
政用四P
把模型放入香港政治,大家知道權力(Power)系統移動不了;哲學(Philosophy)就變成民有民說、官有官做;政策(Policy)就是有理沒理,特首用盡辦法強行通過;警備(Policing)方面當然是處處規限,由建制派投票,以至蛇齋餅糭的催谷點,向着同一個方向進發,四層成100︰100︰100︰100局面。Policing做到近乎100%極端困難,「送中條例」就算連親中國的紅頂商人也想反,弄至在最低最貼地的第四層被挑戰,一層一層震上去。《逃犯條例》修訂散架,即是Policy政策散架;香港政府暫停各級會議,就是要重新建立治理(Philosophy)哲學,才可以再開會;而政府頂層因犯錯過度,隨時烏紗不保,易帥調將在所難免,即是權力(Power)重組。15年前的設計,今天竟然找到新空間重新使用,冠絕同儕卻境況悽愴,裂魂無語!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主席、教授
WeChat 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打破職業教育的次等觀念 |
上一篇: | 減少干預免再蹉跎廿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