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19日

李臻 經管錦言

科技未能取代的東西

上星期到香港科學館,參觀其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及「絲路山水地圖展」。當天有幸獲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親身導賞,介紹展出的多件十八、十九世紀鐘錶珍品,當中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參觀故宮博物院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他介紹過的「銅鍍金鄉村景色水法鐘」,真是大開眼界。很多這些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的精緻鐘錶,經文物醫院的技師們精心修復後,不單時分針還能運行,那些機械機關還可以活動自如且發出悅耳的音樂,令人嘆為觀止。喜歡鐘錶手工藝或對歷史文物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古董鐘vs電子錶

十八世紀時,英國鐘錶技藝首屈一指,很多巧奪天工的御用鐘錶都是由英國工匠製造。工業革命後,鐘錶開始大量生產和愈來愈普及,然後瑞士等國的鐘錶業亦相繼崛起,所用技術愈趨先進、報時更加準確,後來更有原子鐘和智能手錶等出現……然而,即使科技再進步,始終最能保值和獲最多收藏家追捧的,都是結構複雜和手工精細的機械鐘錶,而不是功能最多和報時最準確的電子鐘錶。

科技令日常生活愈來愈方便,報時更精確、訊息傳遞更快速,以及各類自動化功能,讓人們節省很多時間、勞力和腦力。就算是寫這一篇文章,也有軟件協助小弟選擇正確的字詞,寫錯字的機會亦減少了。科學館所展示的,不單是巧奪天工的鐘錶文物,還有這些年來報時器具的演進。現在5G時代快將來臨,未來還可能有量子電腦等高科技供應用,電腦的運算速度只會繼續以幾何級數地增快。人工智能(AI)和大規模自動化已近在眼前,不單低技術工作,很多較高階的工種也可能快要被取代。

最近看小女做功課,以及看某些家長在社交媒體的留言,也引發一些思考。小女功課不多,學校的德政是以質代量。功課或改正的數量多是否有助學習已值得商榷,但可肯定的是會令家長神經更緊張。不少家長也抱怨現時部分中文字寫法跟從前的好像不同了,就算從事文字工作的家長也可能「教錯」子女,令默書和功課有很多紅圈和改正。有人就認為,反正未來沒有太多人會「寫」中文,字都是由電腦打出來,錯了也有自動修正,何必過於吹毛求疵太挑剔,令孩子和家長也辛苦呢?

然而,想深一層,不必學好寫字也算是科技讓人產生的一種依賴。很多事情的確可由科技代勞,但不等於我們毋須學好基本原理及操作。始終在肚裏的知識才不會被人或機器奪走。因此,要小朋友學好正確的中文字寫法本身並沒有錯,甚至嚴格一點我也認為可以接受;相反,家長應去學習別太計較孩子的成績,只要錯了學會改正,總勝過錯足一世仍覺得自己是正確。

做到極致免依賴

而且,如果不想自己或下一代慢慢地被科技所控制,最好凡事都先學好基本功,避開捷徑和取巧,到真正實戰時才借助科技的幫助,如此必然更得心應手。電影《無雙》有句對白「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而到最後藝術可能才是最不容易被科技取締的。正如那些要由技師一手一腳砌出來的機械鐘錶,永遠比智能手錶優雅和有價值;如同由人手親筆寫的書信,也仍然較電郵更具誠意一樣。就算不是每個人都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能耐,也不是人人皆有藝術家天分也好,下一代若要盡量抗衡對科技的依賴和所帶來的惰性,以盡量減低被科技淘汰的機會,也應先學做一個事事認真、盡量做到極致,以及學好基本功的「藝術家」。

很多人已預言在人工智能時代,須有足夠的創造力、溝通能力、解決難題能力及高情緒智商等才較容易生存。這些條件都是重要的,但更關鍵的可能是反璞歸真的本領。如果能擺脫對別人和對科技的依賴,就更不易受其控制與影響,也愈難以被取代。即使科技在未來真的會淘汰部分工種和職業,願意終身學習和有毅力做到最好的人,也會最遲被淘汰吧。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