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筆者30歲前已差不多在當時香港所有的大學演講過,並且替官營機構培訓過新一代的管理顧問。這種演講經驗在一般人看來,已達到無畏無懼的境界,但事實上,筆者在演講時害怕、發抖、手震、腳痹等現象仍然某程度存在。不過能看到的觀眾千中無一。2018年6月1日贊助一家專門於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調研機構之開幕論壇,其題目是《中港通擴容後與新興產業的A股與港股機遇》,題目之冗長厚重,令筆者大開眼界,幸好當日手懶心不懶,才不致出洋相。
一般新仔演講準備時,拚命上線,搜索枯(互聯)網,企圖將最多的東西,擺進講詞,然後畢加索上身,將圖像一改再改,改到一頭煙,改到尖東跳海,然後出場時口若懸河,差不多浸死現場觀眾。但市務管理系一年級生應該知道,這種病叫「製造者主導」,即是只顧自己高興地製造,沒理會聽眾的死活。
5W+1H雖然老套到死,但永遠管用。觀眾固然重要。Where︰場地制約很容易令觀眾的質量產生負面變化,以當日使用蘭桂坊的型人蒲點 JINJUU為例,八成的觀眾要站立,只有兩成參加者有座位, 任何講者皆已經立於「必」敗之地。When︰兼且舉辦時間是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不用占卜也可以預估,2時半觀眾已星散;進一步影響你的不是場地,而是跟你同場演講的嘉賓。他們既不是豬的隊友,也不是神的對手,而更似是拿走你乳酪的老鼠!
整個過程有120分鐘,4個講者的預設演講時間是3×10分鐘,總共是30分鐘,看似沒理由不夠時間,但其他三位講者都是用普通話演講,歷遍神州者,必然知道演講逢「普」必長,有興趣賭一賭他們長多少嗎 ?共多了150%共75分鐘,加上司儀及主禮嘉賓發言,筆者是有多少時間可講?事前多少分鐘的講詞預備才合乎經濟原則?
以少勝多 以短壓長
兵法求逆,別人走長,我卻走短。戰術是肯定了!但怎樣可以搞到短而出(位)呢?你們來招內容冗長,我反手一招歷史深長,一講30多年。30年似很長,但要搞到很短,方法是30年分成3份。第一年代是1985至1994年,第二年代是1995至2007年,第三年代是2008年至現在。
第一年代︰較為零碎,用25個字去演繹(1)進入亞洲;(2)進入中國;(3);進入新市場;(4)宣傳公關:(5)市場調查;(6)獵頭建軍,寥寥六組服務,就概括了敝司在這個年代的活躍範圍。
第二年代︰更為簡單,亦是大家極熟悉的「壯大傳承」,「壯大」再「傳承」,「傳承」後,又再「壯大」,總之4個字就包括了這個年代了。
第三年代︰是對大家新鮮的東西,名為是「拆局,造王」。
索性呼籲 顛覆到頂
投影片上只有25 + 4 + 4的悶蛋的文字,當然是吸引不了眼球。於是在第二年代及第三年代,放上敝司曾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過的公司嘜頭,第二年代的李錦記 / 無限極、聯想電腦、神州數碼、美維電子;第三年代就放上環球實業科技、泰昇 / 香港國際建設、翠華、康宏。觀眾對你的公司有什麼經歷未必有興趣,但對這些百年家族或上市公司的起降升沉一定有興趣。在時間充裕情況下,應該將3個年代起碼分成3張投影片,逐張演繹,但由場地以至其他講者在時間上帶來的壓迫感,筆者決定來次一張過演繹,讓觀眾可以一眼看到3個年代的變遷,就不單止產生出大時代效應這麼簡單,而是烘托出一個大過去、大現在、大未來的效應!更醍醐灌頂,口喻觀眾更大的未來在哪裏。
最後一擊,是巴掌摑向國內最喜歡吹擂的「顛覆 disruption」,既然這調研公司專注的對象是QFII (境外合格投資者),QFII後面不是私募基金就是家族基金(筆者極討厭家族辦公室這扭怩的太監名詞),當全球熱烘烘地談「顛覆」時,一般的着眼點是在低位B2C顛覆,顛覆消費市場,反而B2B、B2G級的顛覆不多,高檔次的顛覆闕如。
於是筆者就索性呼籲大家,一於顛覆到頂,一股腦兒向私募進行顛覆,PE(私募)既然是外國入口,一定有空間顛覆,猶如毛澤東顛覆蘇聯的革命模式,由工人轉向農民,結果當然是全場震撼!演說完後,不斷有嘉賓趨前換卡片或相約攀談。下期再講什麼是拆局造王及顛覆私募。
中國產業戰略(之三)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有限公司CEO、教授
WeChat 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