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我身邊有很多虎媽,虎得叫我汗顏。自問出身名校,從小努力讀書考試,專業資格一堆堆。勤奮工作到今天,也不過是個營營役役的(偽)中產,乾脆對自己子女的成績放軟手腳,大家一起上網打機呵呵呵。
很多父母禁止或限制子女上網用手機的時間,我坦白承認自己也沉迷此道,所以疏於管束。我的孩子在YouTube和Minecraft學到的邏輯、程式編碼和應對,我自愧不如,於是在鎖定兒童適宜的設定後,就隨他們在電腦上放牧好了。
向下流危機愈大
我頗懷疑傳統靠學歷和在大機構工作的人生坦途,在明天還有何意義。我們這一代人開始醒覺要work smart,揶揄新界隻牛夠勤力,下一代卻有可能連想做隻牛也不能。科技高速取代人力,西方社會主流開始討論universal income,似乎大量人口不能工作的日子離我們不遠了。M形社會的發展趨勢愈來愈明顯,只有少數頂尖又幸運的精英才能向上突破自己的階層。
社會不期然會像古羅馬那樣,以各種官能刺激來麻醉普羅大眾去維穩。今天有虛擬世界,做起來更是多快好省,得心應手。少年時我們死慳死抵儲錢買的唱片寫真影碟漫畫,今日免費放在網上任君選擇。猶記得當年我看了Luc Besson的一部影片後深受感動,儍乎乎地跑上發行公司,求職員借電影的資料影印,到處逛影音店,訂齊所有能找到各國發行的鐳射影碟。現在回看那時的誠意和努力,再對照網上唾手可得的免費資訊,真是哭笑不得。
由此看來,其實變相的universal income早就派出了,而且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地私人享用,成為理所當然的福利。
我們這一代香港人享受到努力不懈必有回報的幸福,如今面對國內的競爭,下一代向下流的危機愈來愈大。香港競爭力的討論,往往在摻雜了政治後就變得感情用事,正如我們的土地房屋問題一樣。各走極端的例子全世界亦然,意識形態之爭於今尤烈,此之所以Facebook 要改變自己的algo,讓人不再只見到同聲同氣的posts,也得聽聽不同意見。可是當時消息一公布,Facebook 的股價卻應聲大跌。
社會問題當然有政治考量,香港社會固有的法理情受到內地那一套的衝擊更是明明白白的現實。在多元化的社會裏爭拗避免不了,歷史上人類文明受到入侵而變異甚至倒退也毫不罕見。我們要教導孩子努力捍衞自己的一套價值,還是靈活地適應時代,兼容更強勢的文化?抑或只是做好本分,做回從前拒談政治的經濟城市好?
資訊科技的應用建基於一物──用戶資料。其興起以前,滙豐銀行亦早已掌握大部分香港人的資料:你的住址、工作、薪水、資產外,聯名戶囗和保險也透露了家人的資料和本人的健康狀況。
今日,個人私隱在網絡時代更像是笑話一則。斯諾登揭示了美國政府監控全世界這真相,形象正派的總統奧巴馬卻只指控斯諾登叛國,對民權的侵害做了什麼?如今歐美政府所說的私隱保障法規,只不過是麻醉大眾的政治表演。
勵志文化已蕩然
中國實施實名制,涵蓋上網、開銀行戶口以至付款消費,政府和科網巨企掌握着人民的一舉一動。近來,人臉辨識已經協助內地執法機構拘捕多個潛逃多年的通緝犯,沒有在新聞曝光的拘捕又有多少?企業濫用用戶資料的事情,一定早晚變成尋常,再沒有人介意,一如美國的「稜鏡計劃」,已經沒有人討論,被大眾接受。
再進一步,是以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取代真人吧?大量的人將會被投閒置散,沒有什麼實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虛擬世界蠱惑眾生,猶如史匹堡近作Ready Player One裏的情節般,大家活在虛擬的世界中,娛樂工作交友無所不能,以逃避千瘡百孔的現況。
小時候電視上充斥着日本劇集:《綠水英雌》、《排球女將》等等,整天喊「努力!奮鬥!」勵志到不得了。到如今,日本人卻像是集體厭世一般,孩子不想生,婚不要結,拍拖嘥時間,連做愛也懶!據說現在興起自慰店,有別於傳統的風月場所,人與人的交往以至身體接觸都減至最低。
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口老化的嚴峻,但日本社會仍然歧視女性員工,勞動力不足寧願靠機械人來填補也不肯吸納移民。日本經濟低沉這麼久還沒解決的曙光,是不是年輕的一代向僵化的老一輩消極反抗?香港會否步向同樣的困局,而逐漸被內地天天向上的移民取代?
我對未來悲觀嗎?並不。我只是平淡地接受這樣的可能,並繼續玩我的手機。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拆局造王」 序幕 |
上一篇: | 農民為本的非洲創新Fin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