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22日

Mohamed A. El-Erian 博集先機

全球經濟面臨失序

下月,180多個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官員將齊集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峰會。他們面臨着日益受壓的全球經濟秩序。這一秩序未能帶來它有能力實現的包容經濟繁榮,正在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和挑戰。如果不予以糾正,現有秩序被世界經濟失序取代的風險還會繼續增加。

「華盛頓共識」失靈

當前的國際經濟秩序由美國及其盟友在二戰後引領,其基礎是包括IMF和世界銀行在內的多邊機構。這些機構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明確成員國的義務, 它們也包含了一系列最佳經濟政策實踐,即日後著名的「華盛頓共識」。

這一共識植根於一個旨在促進各國間雙贏互動的經濟模式,它強調貿易自由化、相對不受限制的跨境資本流動、自由市場定價,以及國內去監管化。所有這些都與戰後時期上半段鐵幕之後的國家和中國的做法截然不同。

幾十年來,西方領導的國際秩序運轉良好,實現了繁榮和相對金融穩定。其後,遭遇一系列金融衝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高潮,觸發了一連串經濟失靈,讓世界幾乎跌入災難性的蕭條年代。這是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倒退。

惟這場危機並不是無中生有冒出來,挑戰健康的經濟秩序。相反,全球秩序的演化一直落後於結構性經濟變化,多邊管治機構花了太長時間才充分認識到,金融業發展的意義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或為新興經濟體創造足夠的空間。

例如,包括投票權在內的管治架構更適合過去的經濟現實,但已與今天和未來的經濟現實不甚相容。國籍而不是能力,仍然是任命這些機構領導者的主要原則,最高職位被歐洲和美國公民壟斷。頑固地不願充分改革多邊管治所導致的不穩定後果,因為中國極力尋求調整國內優次順序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全球經濟責任而加劇。其他一些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也未能轉變國內政策以顧及全球化、自由化和去監管化所導致的經濟關係變化。

美向內轉世界失舵手

美國的向內轉已經持續多年,其影響尤其重大,因為這導致世界秩序失去舵手,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都無法接過美國的接力棒。面對全球體系核心的衰落,中國的應對之道是加快構建小網絡的步伐,包括在傳統的西方主導權力架構之外另起爐灶。其中包括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各種雙邊支付協定的湧現,以及推出「一帶一路」計劃建設連接中國和西亞、歐洲和非洲的基礎設施。

這些動態助長貿易緊張,也提高了經濟分裂的風險。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全球經濟和金融格局將愈來愈不穩定,加劇地緣和安全威脅,與此同時,加強跨境合作才是解決來自非國家行動者和具破壞性政權如北韓的威脅的關鍵。假以時日,向全球經濟無序的轉變所產生的風險,可能給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所有這些都不是新鮮事。但是,年復一年,參加IMF/世界銀行年會的政府高官都無法解決問題。今年預計也不會有什麼進展。官員們不會討論延緩和扭轉通往全球經濟無序的進程,更有可能因為全球增長的周期性好轉而歡欣鼓舞,敦促成員國加大力度克服結構性障礙。

這一點可以理解,但並不足夠。即將到來的會議是一次關鍵的機會,開啟關於如何扭轉在全球經濟中逐漸凝聚引力的雙輸動能的嚴肅討論。改革種子愈遲散播,深根發芽的可能性就愈低,而出現雙輸的世界經濟無序局面的機會率就愈大。

作者為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曾任奧巴馬總統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著有《負利率時代》。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2017.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