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
2022 年伊始,不安感不斷加深,並且不僅僅是政府內部。當面臨着與健康、經濟、地緣政治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國家和金融安全相關的挑戰。家庭和各類公司也感受到了不安。
新冠疫情是一個重要因素,但還伴隨着其他一些發展,從地緣政治緊張和通貨膨脹的升溫,再到家庭財務脆弱性、勞動力短缺和市場波動等。
Omicron變種病毒已讓新冠感染達到非常危險的水平。幸運的是Omicron已被證明不那麼厲害,新病例導致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比之前病毒小得多。事實上,許多人希望Omicron最終能夠成為疫情終結者,該病毒變成風土病,可是Omicron目前仍然是一個主要的不安來源,它不僅迫使許多人在檢測呈陽性後自我隔離,加劇勞動力和供應中斷,並導致社會最弱勢群體收入損失,它還使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新冠管理策略,加劇此前全球缺乏協調的情況。
疫苗不平等仍然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在全球人口普遍接種疫苗之前,仍有很大可能出現新變種病毒。同樣,中國的疫情清零政策可能會引發新一輪供應鏈斷裂,進一步增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就在通脹成為美國公眾關注的頭號問題之際,這種破壞將對價格造成更大的上升壓力,最終恐怕令消費者情緒下降。
勞動力的持續短缺造成雙向溢出效應,公司把更高的勞動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加劇通脹壓力,但在實際收入經歷了數十年侵蝕之後,通脹也有助提高工資。
第二個影響對於收入較低的人群尤其重要,他們的工資增長多年來一直落後。
另一個不安來源是金融市場波動。年初至今,令人不安的資產價格波動明顯增加,因為人們日益意識到主要央行正處於重大政策變化的關口,加劇了地緣政治和經濟擔憂。
美國聯儲局多年來為資產價格提供大規模支持,並在2021年11月之前堅持認為通脹是「暫時的」,犯了重大錯誤,如今,局方正被迫努力轉向不那麼寬鬆的政策立場,必須對之前未能理解的問題加以解決。然而,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引發風險。
這可能意味着聯儲局採取三管齊下的方針,即在很短時間內結束買債,還要提高利率,開始縮減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
此前,聯儲局直接和間接地特別支持資產價格,持續抑制波動和鼓勵更多風險承擔行為。如果局方在政策上再次出現紕漏,可能導致衰退發生,給社會造成高通脹和低收入的雙重打擊。
最後,還有地緣政治造成的額外不安。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突出緊張局勢加劇了不確定性和通脹壓力。大多數評估無法找到有效的外交解決方案,這讓許多人感到不知所從。類似的現象也在中美之間上演,只是程度較輕。
上述因素,每一個都會導致巨大的不確定性。結合在一起,共同造成了一種深刻而廣泛的不安,增加了社會各個層面出現錯誤和誤判的概率。
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教授,著有《負利率時代》(蘭登書屋,2016年)。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十四五」規劃下的文化局 |
上一篇: | 慢動清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