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23日

麥狄文 金融街密語

證監謀吞港交所

上期講到今次上市架構改革,係因為有人覺得港交所(00388)商業跟監管雙層角色存在利益衝突,目前嘅上市委員會制度,有瓜田李下唔夠公正之嫌,所以要透過改革防止利益衝突。

自從呢份改革文件出台後,業界簡直好似食咗炸藥咁躁,其中上市公司商會副主席羅嘉瑞直指建議「將讓香港市場變成一潭死水」。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張穎嫻則表示,「過分監管或使香港競爭力、自由度下降」。就連本來最初企喺證監會嗰邊支持改革建議嘅張議員,又或者係美銀美林等外資大行,近日亦開始轉軚唔再撐證監。皆因唔少人發現今次唔單止係證監借改革奪交易所嘅權,直頭係要「食咗」交易所,成個市場將來係證監話晒事,港股擺明A股化。

睇埋上市科

A股乜嘢環境大家心照,中證監過度干預一早出晒名,而彼邦米字旗國亦曾發生同樣情況,上市審批權喺2000年從倫交所,轉移到英國證監主導嘅上市管理局之後,倫交所翌年上市數量即大跌近半,市場流動性嘅排名亦從當年嘅全球第二,滑落至目前嘅10名之後。

未來喺新制度底下,上市科將獨立出來,唔再為港交所嘅工作目標而服務,而係從企業申請上市一開始就貫徹證監會嘅思路。以後港股上市嘅主導機構將會係證監會,而唔再係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因為證監會唔同港交所係一間上市公司,並冇誘因去貼近市場,了解市場需要,從而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作為監管機構,對於上市申請總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目前一般公司申請上市,閒閒地都要搞三五七個月,主要係交易所嘅上市委員會開綠燈後,點都要等埋證監會點頭,成個上市審批程序先完成,偏偏證監會就長期人手不足,搞到待批個案堆積如山。聽聞唔少要申請上市公司,都希望盡量喺新架構改革之前提交申請,皆因家陣證監把最後一關都要咁耐,更何況未來由佢哋全權負責,容乜易一個上市申請要超過一年,到時又要花多筆錢再核數,直接令上市成本大增。

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之一, 上市企業素質持續下滑確係一個大問題, 最終投資者會因為保障不足而離去,令市場失去競爭力。不過上市審批過於嚴苛,將增加企業上市嘅財務跟時間成本, 減低企業嚟香港上市吸引力,兩者要取得平衡唔係咁容易。加上一直困擾港股嘅殼股、妖股、殭屍股問題,係咪單靠收緊上市審批就可以解決呢?今次港交所跟證監確需花啲智慧去化解呢個危機。

麥狄文(徐狄怡.證監會持牌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