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
不知起自何時,港人有「不講粗口者不是香港人」之慨!
近日新聞多「鴇母」之熱議,怎麼不見有人出來為之討個職業無分貴賤?自古以來便有之職業,當有其存在之意義也。選舉在即,一票也不能少。想來將為此有場大辯論。
這次話題由年輕人堆中冒起,也見得他們有見地。先由「鴇母」開始,迅速變為「龜公」,顯見他們追補錯漏功力甚強也。
廣東話中有一句歇後語,叫「老鴇賺錢龜公得」。古時「德、得」二者可共通,例如佛家常言的「裝飾佛土功德莊嚴」者,也是一時「德」、一時「得」的無分彼此。於是,廣東人口中,凡是其人名字中有「德、得」二字者,都難逃一個「龜公德」的花名也,因為「老鴇賺錢龜公得」也。老鴇自己或透過其控制之姑娘仔,賺了錢後全數上繳給老德支配,故是「老鴇賺錢」,「龜公得之」,不是「老鴇賺錢龜公德」是什麼?
今學生談論鴇母,甚至龜公,又是否對其營生、 作為、behaviour及performance都有一定的研究乎?否則憑怎麼準則去框定人家之屬?
有人被封「百彈齋主」
會計師是斯文人,但從profession對profession的角度看,是可與「鴇母」扯上關係的。不是因為食完飯就要唱K,有供求關係,而是兩者之聯繫古已有之也。
商界人故意挖苦會計師,把「冇牙老鴇,曉彈唔曉唱」的譏諷套在其頭上。本來之意是說:老鴇老得牙齒都丟光了,那時又無種牙服務,故已不能再開口唱戲,只能給人彈琴伴奏搵兩餐吧。於是,只能從此獨彈。
這與會計師有何關係?聽過會計師於快將完成審核時,向管理層發出建議書(Management Letter)之時,客方是怎麼說的?「大佬!說我們這不對那不對!你是會計師,做賬你最叻!做生意你懂嗎?畀間公司你去run好唔好?你們只是『冇牙老鴇, 曉彈唔曉唱』罷了」!
除此之外,也有人被封為「百彈齋主」者,以喻其除了彈人之外,無甚建設性也。例如不管同事們克服重重困難做出難得之成績,老闆卻可說:「不可自滿,可以做得更好嘅」!無異一盆冷水照頭淋!他的說話對鼓勵員工,提高士氣毫無幫助。「百彈」也者,無所不彈也。他要彈,總可找到可供他發揮之處。
舊時的鴇母以至妓女,不少人是大有才學的,所交者亦是大文人,如侯方域與李香君、蘇東坡與朝雲等。還未讀完書的年輕人不要只看標籤就把人看偏了。
今人把妓女和歌女分開,其實古時是視為同等的,參看著名南音粵曲的《客途秋恨》:白駒榮版把女主角麥氏秋娟說成是「歌女」,羅家寶版則是「妓女」,阮兆輝版也是「妓女」,足為明證。
以前認識一個老闆,喜歡埋堆聚首談笑而不涉是非,有時話題偶有鹹味卻極有品味,甚至可提高聽者的中國文學的知識。例如某次聊到一個有錢佬的故事:他有三個十分孝順的兒子,年年給他做生日的。某日又是吉日至,於是如常大排筵席,親朋聚首。
罵你一個翻天倒地
酒過三巡,大哥走到台前說,今年搞搞新意思, 不要吟詩作對了,且來個「行酒令」吧。行令要有規矩。當即訂下:首先選一個字,可以一拆為三的,再用此已拆之字重複三次,又以之開頭作一句七字之句子。全個令要披露出行令者是從事何職業。
自然是大哥先行。曰:「轟字三個車,車車車,車到長安日未斜」。很清楚,他是做運輸生意的,且總部離開長安不遠。form and substance都到位。於是乾一杯!
二哥出場了。他氣定神閒,走到台前曰:「麤字三個鹿,鹿鹿鹿,鹿鳴宴罷書還讀」。麤音「粗」,是原字。古本《西遊記》中,說到老豬粗魯時,也是用麤字表達。相傳皇帝重視讀書人,曾中進士又年屆六十者,可召入宮,在鹿鳴殿設宴招待,謂之鹿鳴宴也。二哥作此,表示自己是老牌讀書人,連鹿鳴宴也嘗過了。於是大家又乾一杯。
輪到老三了。他扭扭擰擰不願出來。終於被人連推帶搡出台了。他十分尷尬地說:「晶字三個日,日日日,日夜被人篤屎忽」!原來他做了男妓!
涉及會計師與鴇母關係的話兒還有一句,曰:「老鴇埋年結」!歇後語是:算交數。算交數亦即算數,只是有些人講說話就要加多一點點才過癮。埋年結了,總要算算全年做了多少生意,購了多少,銷了多少。
鴇母如在香港經營生意,可能不涉薪俸稅的56A或56B,但有可能與56M有關聯。為其提供服務的人,宜小心對待不可麤也。否則雖云無牙,罵你一個翻天倒地面目無光是毫不困難的。
作者為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