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9日

盧峯 EJ GLOBAL plus Food for Thought

打造新經濟秩序難如上青天

重新打造全球政經秩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次大戰算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盟國特別是英、美同盟並肩作戰4年,軍民死傷數以十萬計;兩國領袖──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是一代英傑,關係好得像稱兄道弟般。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對二戰後順利打造國際新秩序非常有利,甚至有人以為形同piece of cake那麼容易。

實情是另一回事。各國代表(主要由英、美兩國牽頭)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Bretton Woods舉行馬拉松會議,敲定戰後國際經濟秩序時,會場出現的不是兄友弟睦般的友好氣氛,而是寸土必爭扭盡六壬的角力。

大問題如各國出資比例,怎樣協調各國貨幣、滙率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內投票權分配、世界銀行批出貸款程序等固然爭持不已,具體如IMF、世銀總部設在那裏,會聘請多少Staff同樣爭論到會議閉幕一刻。

著名學者Benn Steil在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John Maynard Keynes , Harry Dexter White,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World Order縷述了兩國代表:英國的凱恩斯(J.M. Keynes)跟美國代表韋特(Harry Dexter White)如何在世局丕變之際,大戰連場,針鋒相對。

以總部選址為例,名滿天下的經濟學大師凱恩斯起初力爭把IMF總部放在倫敦,以此支持倫敦金融城發展,並力保大英帝國的門面及影響力。至於美國代表韋特則一條心想把IMF總部設在華盛頓。

國際舞台實力決勝

只是,英美兩國經濟實力在二戰後期已有重大差距,英國為了迎戰納粹向美國借下巨債,又出售大量原本的海外投資以購買軍備及其他軍需品。簡單來說,美國到1944年已成英國大債主,凱恩斯縱有最聰明的頭腦及最佳辯才,都扭轉不了美國及韋特在資本、硬實力的優勢。經過多番舌劍唇槍後,善辯的凱恩斯不得不向韋特背後的Greenback低頭放棄倫敦,改為建議把IMF總部設在紐約而不是華盛頓。

凱恩斯對與會的其他國家代表說,把IMF及World Bank總部放在華盛頓會大幅沖淡這兩個新機構的國際性格,令外界感到新的國際機構不過是另一個美國政府機構,又或是華盛頓政府的分支(凱恩斯的原話是appanage of the US administration)。若設在紐約,由於這個城市國際色彩濃厚,又是全球金融中心,受國際金融、銀行界影響更大,並可洗脫新機構是美國政府附屬的印象。

儘管凱恩斯據理力爭,又得到歐洲國家支持,但美國代表寸步不讓,強調放在紐約會令IMF變成銀行家、大鱷的玩物,美國絕不同意。於是,紐約、倫敦這兩大金融中心都無緣成為IMF、 World Bank的總部,只能落戶華盛頓這個美國政治鬥獸場。

當然,英國最大的「敗仗」在於無法令IMF變成國際Clearing Union般協助出現滙率、債務危機的成員周轉;也不能令IMF對不斷出超(出口大於進口)的國家有任何懲罰(如逼她們貨幣升值)。整個國際程序的架構、遊戲規則實質上由美國代表國決定,英國政府及首席代表凱恩斯得到的只是禮遇與掌聲,還有輕微的債務寬免,實際上在打造新秩序方面沒有多少影響力。

也許正如所有Realist的學者所言,國際政治、經濟角力的決勝因素往往不是理據、道德原則又或領袖魅力,而是參與者手頭上的籌碼與實力。Benn Steil的書清楚表明,美國代表韋特不過一介技術官僚,對國際經濟未來走向沒有深入理解,更缺乏像凱恩斯般的遠見及想像力。可在打造Bretton Woods System談判中他始終主導,隨時可以把凱恩斯的建議打回頭或置諸不理。那份單邊主義雖然沒有今時今日特朗普政府般赤裸裸,但骨子裏還是一樣。

今次疫潮把全球經濟、物流鏈、供應鏈弄得天翻地覆,單靠IMF、World Bank以至G20等機構不足以扭轉乾坤,國際社會隨時需要打造一套新體制推動合作及復甦。只是,這套新秩序絕不會靠理念、好意、合作……等價值組成,最終還得看經濟實力、合縱連橫的能力。當前中美關係不住惡化,比二戰後英美兩強的情況差得多。若果當年也困難重重,幾乎各走各路,今次疫潮過後要搞國際合作刺激經濟勢將成「不可能的任務」,引發的震盪與衝擊不會比疫潮低。

 

延伸閱讀: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John Maynard Keynes , Harry Dexter White,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World Order, Benn Stei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編者按:盧峯最新著作《地緣日本》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