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9日

湯鈞佑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抗疫開缺口 歐對俄邊制裁邊合作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後,好似一夕之間就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習慣,行人們戴着口罩匆匆走過從前人滿為患的街道,深怕在外多留一刻,就多一分染疫的可能性。知名金融大鱷達里歐(Ray Dalio)預測,COVID-19對全球的影響,恐不亞於大蕭條及二次世界大戰。

而在金融與貿易之外,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也令人玩味,疫情前雙方關係幾乎陷入僵局的俄羅斯與歐洲,似乎在此刻多了些熟絡與互動。

冷戰後,俄羅斯與北約於1997年簽訂安全合作協議,不僅確立了蘇聯瓦解後東歐國家的邊界,俄國與北約更談妥,將在互信與和平的前提下開展雙邊關係。然而,烏克蘭事件的爆發,使得雙方交流模式發生極大變動,亦造成近年俄歐間地緣政治衝突不斷。

普京醫療援意 法德致謝

2013年11月中,由於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ctor Yanukovich)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引發烏克蘭國內動亂,俄羅斯趁勢於次年將克里米亞併入國土。2014年,歐盟以激化烏克蘭情勢與破壞其領土完整為由,先是取消當年度俄歐峰會,終止與俄羅斯關於簽證與新基本合作協議談判,爾後更不斷擴大對俄國的經貿制裁,禁止俄國重要金融、能源與國防等企業在歐洲從事融資。

在雙方關係降至低谷後不久,2015年夏天,動盪的中東情勢引發了難民湧入歐洲,歐洲諸多都市更在一年多時間內連續遭到恐怖攻擊。作為敍利亞政權的重要盟友,俄羅斯藉着空襲「伊斯蘭國」(IS)的舉動,取得了打擊極端主義分子的道德制高點,返回國際政治舞台中心。而歐盟亦於2016年3月召開首長會議,在烏克蘭事件後首次針對俄歐關係進行協商,並公開聲明日後將與俄羅斯就中東局勢、移民、反恐等議題恢復合作。

自此,俄歐關係便在矛盾中且戰且走,歐盟一方面控訴俄國就是烏克蘭危機幕後黑手而對其實施制裁,另一方面又無法否定俄羅斯在打擊恐怖主義,維護歐洲安全的重要性,而形成了一邊制裁一邊合作的奇特現象。

自今年3月起,歐洲各地先後因COVID-19造成社會巨大衝擊,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加倍管控內部秩序,並暫時放下過去外交上的不快,攜手與國外政權共同抗疫。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首先在2月時登高一呼,先是批評這麼多年來的制裁對俄羅斯毫無效果,更呼籲歐洲與俄羅斯開展策略對話。

3月底,在多次請求歐盟支援而沒有得到回應後,意大利政府轉而向俄羅斯尋求協助。普京(Vladimir Putin)更於接到通知後24小時內,緊急派出9架載滿醫療物資、陸軍消毒車、100名生化專家的運輸機。諷刺的是,當車身掛着繪有意大利與俄國國旗,並寫着「來自俄羅斯的愛心」的運輸工具長驅直入羅馬之際,歐盟官方救災物資仍未抵達意大利。

意大利獲俄羅斯醫療物資援助事件後不久,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便公開表示,在歐盟因COVID-19大流行造成經濟與社會動盪的情勢下,與俄羅斯的合作尤為必要,甚至應考慮解除長期以來的對俄制裁。

而對於歐洲大國的聲聲呼喚,俄國政府也及時作出回應,鑑於當前受到COVID-19影響而混亂的歐洲情勢,俄羅斯非常樂意透過與歐洲永久合作架構(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 PESCO)合作,在資訊安全,物流系統上提供支援。儘管此提議尚未獲得歐盟正面回應,俄羅斯官方仍多次強調此倡議係出自人道協助。

現實主義仍是互動核心

梳理近年俄歐關係發展可發現,俄羅斯儘管遭受歐盟長期經濟制裁,對於克里米亞的堅定立場依舊不變。然而,即使無法在烏克蘭議題上獲得歐洲認可,普京依舊憑藉熟稔的外交實力,把握每一次世界局勢的重大變革,為俄歐關係在谷底之際重新建構溝通橋樑。

而分析歐洲的立場,即便知曉難以要求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初時基於「政治正確」而開展的經貿制裁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撤回。然而,世局丕變,在近年重大國際危機中,歐盟也的確體悟到俄羅斯支援的重要性。是故,歐洲選擇從實用主義出發,在道德與實務政治運作間築起長牆,實踐與俄歐間制裁與合作並行的罕見互動模型。

放眼後COVID-19時期俄歐關係,若俄烏關係短期內依舊難解,那麼歐盟亦會秉持實用主義與俄羅斯交流,以近乎「一束權利」的概念,將政治正確的制裁大旗置於中心,而在各種與自身利益攸關的問題上,分門別類與俄國開展合作。

 

湯鈞佑_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