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14日

湯鈞佑 EJ GLOBAL plus 信觀正反合

俄投注世盃 一賠三穩贏

本屆世界盃即將曲終人散,本月15日冠軍賽是法國與克羅地亞之爭;然而,東道主俄羅斯真正關心的「賽果」現在才開始慢慢呈現出來:俄國政府耗費上百億美元承辦這體壇盛事,自然希望得到相應的回報。

俄國舉辦今次世界盃是賺還是蝕,眾說紛紜,以下就讓我們看看兩個不同的觀點,如何評估俄國今次「投資」的得失。

 

世界盃足球賽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觀賞人次最多、社會影響力最廣的運動賽事之一。誠如學者John Gong所言:在世界盃場上較量的從來不只是運動員,還包含了各國外交與經貿的無形角力戰。雖說主辦世界盃必定能為諸如旅遊、運動、文創等領域帶來無限商機,亦可大幅提升國際知名度,但主辦國賽前投注的心血同樣大得驚人。是故,筆者由經濟、外交、社會三大範𤴆利用本益分析的概念,評估此屆世界盃對俄羅斯之利弊。

突破抵制 與沙地達協議

經濟面──短期與長期效益:根據俄國政府官方估計,賽事準備與進行期間,光是俄國國內就創造了超過20萬個工作職位,為國民總收入增添65億美元。而2018年6至7月賽事進行期間,有望較以往平均430萬的遊客人數,再增加57萬的人流。從往年賽事經驗看來,每名遊客估計會在主辦國花費5000至8000美元,加上本國民眾的參與,俄羅斯應可獲得25億至40億美元的額外觀光收入。同時,為了把握4年一次的曝光機會,國際品牌自然會投入大量宣傳費用,俄羅斯粗略估計可收穫24億美元的廣告收益。FIFA資料也顯示,本屆世界盃電視轉播權營收高達30億美元,大幅超過原先預期。

長期而言,俄羅斯為世界盃擴建了諸多機場、增添與改建地鐵站、大幅翻修公路系統、大量升級電力供應系統與醫院等設施,這些建設在世界盃結束後仍可長期營運使用,對於未來俄羅斯交通乘載量必定大有裨益,而比賽場館則可作為官方運動推廣的最佳場所。

外交面──借力使力突破西方抵制: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開始,俄羅斯跟歐美關係急轉直下,今年初爆發英國間諜中毒事件後,英美與歐盟等國家更揚言抵制此次世界盃。賽事開始前,西方傳媒也不斷出現「俄國政府利用世界盃掩蓋內政管理不善」、「世界盃對普京外交政策幫助有限」等言詞。

在外界一片唱衰聲中,俄羅斯靈活運用世界盃的舉行推廣對外關係,開幕式當天聚集了世界各地2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與,普京還會見了聯合國高級官員。日本憲仁親王妃久子更成為自1916年以來首位訪俄的日本皇室成員。最顯著的成果是,在俄羅斯對沙地阿拉伯的世界盃揭幕戰上,普京把握機會與沙地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會談,更在賽後宣布俄羅斯與沙地已達成協議,將共同要求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重新規劃原油產量。

社會面──運動風潮與相關技能推廣:專家指出,世界盃的舉辦可以鼓勵民眾參與體育活動,培養更健康的體格,進而減少政府健保支出。本屆賽事中,東道主俄羅斯隊在外界不看好情況下一路殺進8強,達成自1970年以來最佳表現,國內更吹起一股足球風潮。普京亦表示,希望藉着世界盃作跳板,推廣俄羅斯足球運動與培育運動人才,令俄國成為世界足球強國。

此外,俄國內政單位估算,超過20萬名民眾因為本次賽事而直接或間接獲培訓,進而獲得進階職場技能。這些職業人士分布在營建、旅遊管理、交通運輸與公共行政等產業。

根據俄羅斯官方估計,本次世界盃主辦國共投入約116億美元,預期未來10年可藉由賽事轉播與售賣相關商品等方式,逐步獲得約260億至300億美元的回報。就會計賬目而言,可謂穩賺不賠。

FIFA也認為,舉辦世界盃所帶來的效益不僅僅是短期的金錢收入,若算上對主辦國國際形象的提升與激起民眾榮譽感等無形資產,就經濟與社會層面而言,利益遠大於成本。

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主辦國德國的總結報告中寫道,該項賽事所獲得之經濟效益遠遠超出預期,諸如基礎設施之改進、對外觀感的好處與民族情感強化等更是無價之寶,德國聯邦政府十分滿意該次賽事所帶來的成效。而從俄羅斯過往主辦國際賽事的經驗也可得到佐證,2014年舉辦冬季奧運後,索契頓時成為國際度假勝地,吸引無數觀光客朝聖,更有了「索契福尼亞(Sochifornia)」的美稱。綜上所述,在經由經濟、外交與社會等範𤴆分析後,本屆世界盃應可為在各方面沉寂已久的俄羅斯帶來不少振奮人心的活力。


湯鈞佑_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研究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