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8日

湯鈞佑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烏國總統借普京過橋?自製戰爭陰霾救選情

11月25日早晨莫斯科時間七時正,烏克蘭兩艘炮艇及一艘拖船試圖從黑海駛往刻赤海峽之際遭到俄國拘押,俄聯邦安全局以非法進入臨時關閉的海域,侵犯俄羅斯國界為由採取拘押行動。儘管俄羅斯在軍艦穿越海峽當下便立即發出截船訊號,扣押船隻後也明確表達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做的合法處置。但烏克蘭政府將此事定調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並宣布於11月25日起,烏克蘭將實施為期30天的戒嚴。這宗事件無疑對自2015年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來,相對平和的俄烏雙方關係,帶來沉重的打擊。

2013年年底,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恢復和俄羅斯、白俄羅斯與哈薩克三國所組成之「關稅同盟經貿合作」的談判,親歐反對派人士遂於基輔廣場發動示威活動,要求政府重新簽署歐盟聯繫國協定。

2014年2月21日,在經由歐盟與俄羅斯代表協調下,烏克蘭政府與反對派彼此決議在9月前完成憲法改革,12月前舉行總統大選。而在反對派組成過渡政府後,旋即宣布取消俄語在部分城市的官方語言地位,此舉引發俄羅斯裔民眾激烈反彈,分離主義更在俄羅斯族人口佔多數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逐漸擴散。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結果顯示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經由俄羅斯杜馬審查,總統批准的方式,於21日正式設立「俄羅斯克里米亞聯邦管區」,繼而在4月11日透過憲法的修訂,將克里米亞地區納入俄羅斯聯邦主體。而烏克蘭基輔當局則認為,克里米亞依舊屬於烏克蘭,只是「暫時被俄羅斯佔領」。

2018年5月,俄國政府斥資36億美元(約280億港元)打造的克里米亞大橋正式完工。此大橋長達19公里,長度高居歐洲第一,橫跨黑海與亞速海之間的海峽,也連結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根據俄國政府評估,這座大橋將可打開俄羅斯南部的陸路通道,減緩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後的運輸問題。而烏克蘭政府表示,非法建造克里米亞大橋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又一侵犯,此外相關橋樑建設將會使得烏克蘭較大船隻無法穿越該橋到達亞速海港口。

3月大選 波羅申科民調包尾

在扣留烏克蘭軍艦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立即對外表示,由於烏克蘭海軍在刻赤海峽的行為非常危險,對海陸交通造成威脅,所以俄羅斯依據《聯合國憲章》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其他多次要求各國尊重別國主權的國際法律文件而採取此處置。

而烏克蘭並不認同俄羅斯的做法。除宣布戒嚴外,也限制16至60歲的俄羅斯男性公民入境烏克蘭,又下令將國內軍工業,例如核電廠、水力發電廠、化學工業設施等單位轉向特殊模式運作,並對戒嚴地區預備役人民實施訓練。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更呼籲,對烏友善的德國應派遣軍艦至亞速海,以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

此外,不同的國際聲浪亦相繼而來。聯合國安理會在事件翌日,美國代表拒絕審議由俄羅斯提出的刻赤海峽局勢問題,並表示堅決支持國際公認的烏克蘭主權和領海完整;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亦宣布暫緩與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阿根廷會面。

相較於美國的堅定回應,其他各方立場則顯得猶豫。聯合國秘書長發表聲明,認為俄烏兩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利用一切和平手段緩和緊張局勢。歐盟內部更是意見兩極,先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呼籲基輔當局保持冷靜並婉拒出兵要求。奧地利外交部長也表示,是否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還有待討論。意大利副總理則堅決反對制裁俄羅斯。而歐盟外交特別顧問則投書《歐洲政治周報》(Politico Europe),呼籲歐洲對俄羅斯採取新措施。

由於此次衝突事件有諸多可議之處,讓人不得不思考究竟這場炮艇越境事件背後是否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首先為何這場衝突地點在刻赤海峽。該海峽是連接黑海和亞速海的水道,也是唯一航道,而亞速海是烏克蘭東部各省的唯一出海口。今年克里米亞跨海大橋落成後,俄羅斯以大橋安全為由,加強檢查進出刻赤海峽的烏克蘭船隻,引發基輔政權高度不滿。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更表示,若船隻無法經刻赤海峽運貨,烏方每日會有數以萬計美元的經濟損失。是故,事件發生的地點,早已是烏克蘭頗有積怨的目標。

而11月底的衝突與戒嚴實施時間更是巧妙。烏克蘭明年3月底舉行總統大選,因為烏克蘭自2014年爆發衝突後,經濟低迷,腐敗問題更嚴重,使得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民調表現始終不佳。最新民調顯示,波羅申科在所有總統候選人中支持率僅有9.9%,遠遠落後於前總理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的20%。

前總理預言 藉戒嚴取消投票

這也使得烏克蘭國內反對派議員質疑,連在克里米亞被吞併時,烏克蘭政府都不曾頒布戒嚴令,何以在大選快將舉行前,現任總統支持度如此低迷的情況下,需要實施戒嚴呢?戒嚴會否影響公民明年行使投票權?是否會影響在野黨的選舉動員?種種困惑,讓許多異議人士懷疑,波羅申科不過是想藉人民對克里米亞大橋的不滿,而上演這齣逆轉支持度的政治事件。

事實上,早在烏克蘭選舉開打之際,便有諸多評論指出,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有着輸不得的壓力。由於和國內寡頭間的密切交流,若他無法續任總統,可能面對連串財務調查,甚至人身安全威脅,是故他必定徹底運用當前總統職權以提升支持率。根據基輔國際社會研究所今年初的研究,波羅申科已與烏克蘭媒體寡頭達成協議,在所有新聞中盡量減少批評總統的言論。而俄烏關係自然也是一大賣點,除了宣示將重新推行去俄語化運動外,波羅申科也促成烏克蘭東正教會脫離莫斯科的掌握。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前總理季莫申科曾預言,波羅申科肯定希望烏克蘭爆發新戰爭,這樣他就可以宣布戒嚴取消大選了。從這些評論看來,這次的炮艇事件或許不過是波羅申科選舉造勢的棋子罷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